朋友圈60元環遊世界虛假“人設”緣何流行?
網絡社會的興起,助長了部分人的攀比心理,當自身已有的條件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晉升,那隻能利用虛假的謊言來彌補自己的需求缺陷,而朋友圈這種最直接、有效、省事的虛假炫富,恰恰正對這些人的胃口。
文/柳牧宗王糈
50個豪車視頻素材6.6元,聲音植入單條8元……近日“朋友圈60元就能環遊世界”引發了網友熱議。
不過一些人朋友圈裡曬名表、名牌包、豪車等,實際上很多是在朋友圈打造虛假“人設”,而這些炫富的背後,目前已形成一條完整產業鏈。
60元環遊世界,朋友圈教你經營人設
據工人日報報導,如今的朋友圈素材買賣已經成為了一條完整的產業鏈,只需要很少的錢就可以給朋友圈來一次“精裝修”。
在某電商平台輸入朋友圈、人設圖等關鍵詞彙,便可以出來相關服務。
據鈦媒體發現,提供這類素材的商家有很多,服務也很齊全。有的可以手把手教你如何打造朋友圈經營人設,甚至連文案都能幫你給配好。
包括國內外旅遊勝地,不需要出門,就可以輕鬆實現打卡。
還有各種炫富素材,包括名表、豪車、名牌包、豪宅別墅……各種素材應有盡有。
除了這些外,還有明星祝福視頻,只需提供自己的名字和照片,便可以收到明星為你“打call”的視頻。
這些素材包並不是很貴,鈦媒體了解到,價格從幾元到幾十元等。而且素材內容並不會重複賣,每週更新避免和其他人“撞圖”。從這點來看,商家的服務還是很細心的。
對此有的網友表示,現實是有多慘,有多空虛,才需要這些滿足自己。
也有的網友看到了真相,不會輕易相信朋友圈的微商。
那麼究竟什麼樣的人會選擇購買這種“人設”素材,購買這些素材的人又有著什麼樣的動機呢?如何看待這樣的現象呢?
朋友圈為什麼會興起“炫富風”?
要看待朋友圈“買富”這一現象,還要從根本上分析,人們為什麼喜歡炫富?
按照馬斯洛需要層次理論,人的需求由低到高分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及自我價值實現需求五個層次,而炫富群體公開展示其擁有的稀缺性資源,往往就是為了滿足社交需求和尊重需求。
在物質至上的消費時代,很多人聚在一起都是聊身份、講地位,譬如自己的頭銜是什麼,住的房子多少萬一平,假若與會者沒有一些“談資”,那連混入圈子的資格都沒有。於是乎,有些不是太富足的人,勒緊了褲腰包也要給自己撐足門面,背後的心酸卻只有自己才能體會。
某種意義上,愛炫富及假裝炫富的人,都比較缺乏安全感,為了追求身份的認可,就選擇炫富這種方式,藉此來獲得他人的羨慕和讚賞,以平復多年來內心的焦慮。
而從另一方面來說,這些人自身除了錢之外,沒有任何可以拿出來令人肯定的能力或事蹟,恰恰也證明了其精神內核的匱乏。
網絡社會的興起,則更加助長了部分人的攀比心理,當自身已有的條件不能滿足自己的需求晉升,那隻能利用虛假的謊言來彌補自己的需求缺陷,而朋友圈這種最直接、有效、省事的虛假炫富,恰恰正對這些人的胃口。
於是乎,翻一翻朋友圈,全都是一水兒的國外旅遊、香車美女等炫富場景,這些人用外表的光鮮來掩蓋內心的虛無,漸漸活成了他們想像中的“高富帥” 。
從更大的社會角度來觀察,中國正在實現從物質文明向精神文明的轉變,但從以上社會現象來看,中國恐怕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日本就是當下中國可以反觀的一個例子。八十年代的日本,泡沫經濟席捲全國,人人都活在紙醉金迷的幻象之中,處處有人攀比、炫富,甚至誇下海口要買下美國整個紐約。
然而,被美國拉下“神壇”之後,日本泡沫破滅,日本人才發現,往日繁華不過一瞬間,精神富足要比物質富足更為重要,炫富行為也成為社會排斥和鄙夷的行為。
可以說,攀比炫富,也只是社會發展過程中必經的一個進化階段,中國雖然不會像日本那樣,以這麼“慘烈”的方式來教化自身,但也應時刻牢記攀比、炫富不可取,從自身及教育下一代開始,整個社會才有可能完成轉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