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近乎獨吞”27億東莞數字政府大單
“華為企業BG今年戰鬥力爆表了。”這是業內人士對華為拿下27億東莞數字政府大單後的一句感慨。9月17日,華為中標東莞數字政府採購訂單的消息刷屏。這次招標持續時間不長,從發出招標公告到公佈中標名單,不到20天。
8月30日,東莞市政務服務數據管理局發布《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項目(2019-2021年)設計服務公開招標公告》,9月2日,該機構再次發布該項目《採購計劃》 ,顯示“信息系統集成實施服務”預算金額在2742462000元人民幣(27.42億)。
中標文件頁面
雖然是“競爭性磋商”,但是華為此次中標價格為27.41億,幾乎等於政府預算了。
《招標公告》顯示,基礎平台打造上,東莞市這個項目主要會建設“政務數據大腦”、“政務雲平台”、“政務網絡平台”、“政務一體化服務平台”4大平台。
乍眼一看,與之前數字廣東等平台的業務類型有許多相似,而華為近乎“獨吞”這個大單,預告著其在這場競標中的勝利。
此前,有業內專家指出,“競爭性磋商”可能只是個表面功夫。據東莞市數字政府架構需求圖顯示,圖上應用層的“IOC”就是華為企業BG在推的城市智能運營中心,也是華為智慧城市的重要組成部分。而其他眾多ICT能力的需求也是華為的強勢所在。
東莞數字政府總體架構圖
東莞此次數字政府訂單的公開,其實釋放了多種信號,我們不妨嘗試解讀:
1)數字政府改革儘管是廣東省的“一號工程”,理性情況下是全省一盤棋,2018年出現的數字廣東被外界視為廣東省樹立的改革標杆,但這次東莞市政府的”競爭性磋商“選擇了華為,似乎意味著各城市有著非常自主的權限,在方案採購上可以平衡本地情況。
2)傳統政府渠道的重要性愈加凸顯,園區投資、城市工程都是加分項。此前平安、浪潮等公司專門成立智慧城市子公司,都是藉由傳統政府渠道優勢而順理成章的事。此外,繳稅也是個重要標尺。
3)數字政府訂單公開化,也是政府力促改革的一種表現。治理現代化的需求就是在線、連接、智能,科技公司的參與度會穩步提升,政府的ICT支出會進一步加大。智慧城市是“大象的遊戲”,凝聚豐厚資本、資源和人才,甚至不惜以前期虧損換取市場份額。現在來看,企業開始回本。
4)經過東莞的這次大單,華為的智慧城市業務佈局將實現示範效應,畢竟,這是有人見過“最大的單”,無論業內業外都會引發轟動。此外,由於巨頭拿下政府訂單的成功率較高,會進一步吸引中小廠商進入其生態,做二手項目,一起掙錢。未來的狀況是:大平台從頂層設計切入,小廠商從垂直場景切入。
再單獨看看華為與東莞的關聯。
華為在2018年的那次業務搬遷聲勢浩大,直接從深圳坂田搬到了東莞松山湖。
資料顯示,華為松山湖基地毗鄰松山湖南區的松湖花海景區,佔地1900畝,總建築面約126.7萬平方米,總投資100億元,項目於2014年9月動工。
自2018年7月到2019年1月,華為陸續完成5個批次搬遷,共計約16800名研發人員進入華為溪村工作。
華為終端總部就在松山湖。此外還有華為大學、華為台灣科技園南部學校、華為機器、華為研發實驗室、華為人才房等項目。
華為官網上,諸多與東莞智慧城市相關的項目,自2014年就在啟動
業內人士透露,華為在東莞已經貢獻了不下於100億的稅收。東莞在2019年上半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4215.93億元,同比增長6.9%。在時隔2年後,重新回到了全國城市GDP前20強的隊列中。
我們也看到,華為“鴻蒙”操作系統的發布吸引了全球聚光燈,而這個堪稱史上規模最大的華為開發者大會舉辦地正是在東莞,而不是深圳,足見華為對東莞的“示好” 。
明面上似乎華為的“獨吞”昭示著勝利,但還不一定,因為要看最終效果。
數字廣東在全廣東省推廣“粵省事”、“政務服務網”、“協同辦公平台”三大平台,積累了一定的用戶數,並且形成政務民生的標杆應用,可複制性強。據《招標公告》顯示,東莞將“建設粵省事東莞地市專版”,其與數字廣東項目將會進行下一步合作。數字廣東的模式目前已經走到了重慶、長沙等地。
整體來看,華為要想打造城市標杆,或者像阿里帶動杭州那樣造一個“網紅城市”,還需要一定時日。
雷鋒網擇取了“東莞數字政府建設的技術需求”這部分。如下:
1.1 項目背景
東莞市“數字政府”統籌建設項目是東莞實施“數字政府”改革後實施的首批一體化、系統化的電子政務統籌建設項目。項目的提出,旨在通過全市信息化電子政務項目的集中管理,統籌規劃實施,切實加強基礎設施尤其是政務雲、政務網、數據大腦的統籌建設,大力提升全市信息化基礎支撐能力,積極破解網絡互通難、數據共享難、業務協同難的三難問題,真正實現網絡通、數據通、業務通,變三難為三通,為“數字政府”改革建設打下堅實基礎。最終實現跨層級、跨地域、跨系統、跨部門、跨業務的協同管理與服務,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社會治理精細化、公共服務高效化,推動我市“數字政府”改革順利開展。
1.2 建設目標
從新體制、新架構、新服務、新發展四個方面發力,推進以數據資源為驅動的政府信息化建設工作體制改革,構建“管運分離”的數字政府建設管理新體制;建成上接國家和省、下聯鎮(街道、園區)和村居、橫向到邊、縱向到底全覆蓋的電子政務網絡體系,升級構建高效統一政務網絡平台、集約安全政務雲平台、政務數據大腦、一體化政務服務平台,形成大平台共享、大數據慧治、大系統共治的頂層新架構;建成“虛實融合、標準統一、運行規範、數據共享、協同聯動、監管有效”的一體化政務服務體系,打造公平、普惠、便捷、高效的城市服務;推動政府數據治理,釋放政府數據紅利,以政府數據資源扶持產業發展、帶動行業創新,形成大數據驅動、智能化運行、多主體協同、內生性治理的“數字政府”可持續發展路徑,引領東莞“數字經濟 和“智慧城市”新發展,力爭打造全國一流、全省領先的“數字政府”。
1.3 總體設計
1.3.1 總體架構
東莞市“數字政府”建設採用向下聯結城市無處不在的智能終端,中間利用橫向融合雲、人工智能、大數據、視頻、融合通信,時空地理信息、物聯網等新ICT技術的數字平台,向上提供服務能力支撐智慧應用的總體架構。
基礎設施層包括前端感知層和網絡層兩個組成部分,端即城市感知層,通過物聯設備、攝像頭、移動終端對城市運行狀態進行實時監測。對於已建的感知設備,採用集成複用原則,並進行增補方式合理化添加,新增移動終端感知城市的新方式。連接網絡屬於城市建設基礎設施層,主要包括政務網、物聯網、互聯網和行業專網,以及新建的空天地應急通信專網。不同的感知終端通過適用的網絡將數據上傳至數字平台,不同的數字平台部署於不同的網絡類型中,作用於頂層智慧應用。
數字平台層: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時空地理信息、視頻雲、融合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能力,統一由融合集成平台進行服務發布和接口管理。數字平台藉由打破各能力平台、雲、網絡邊界,連接平台底層能力和上層應用。通過在部門/鎮街(園區)建立數據湖子節點的方式,基於市政務數據大腦與部門/鎮街(園區)的數據交互,打通全流程業務流和數據流,實現跨部門跨區域的數據共享共用。同時,通過服務聯接API對外提供數字化服務,實現平台與智慧應用數字化全聯接協同,可大大降低後續智慧應用上線週期,推進智慧應用的快速更迭創新。通過數字平台的構建,將數據匯聚,將能力開放,讓上層的應用都可以使用這些能力。
智慧應用:以感知、網絡和數字平台為支撐,涵蓋數字政府建設全方面,在營商環境域、生態文明域、城市運營域、民生保障域、行政效能域和公共支撐域等領域開展智慧化應用,籍此打造一個綠色、文明、有序、高效、智慧的新型服務型政府。同時在打通多部門數據流和業務流的基礎上構建城市智能運營中心(IOC),並與部門IOC子中心和鎮街實(園區)IOC子中心實現業務協同,實現跨部門跨領域跨區域的城市運行態勢監測、決策支持、日常事件管理和應急聯動指揮調度。
通過展示層向用戶層提供服務,展示層包括大屏、中屏、PC端和移動端,不同形式的展示方式應用於不同場景,大屏幕主要用於業務應用數據呈現、大型會議和事件聯動指揮綜合決策等;中屏主要用於領導辦公室,展現領導工作職能的相關城市運行信息;PC端主要用於業務系統的加載、業務流的實現;移動端主要指手機端或PAD端,方便領導隨時隨地查看業務信息和應急指揮,向政府、企業和公眾三種類型用戶提供服務。
1.3.2 數據架構
依托統一的數據標準規範,從數據採集、數據匯聚、集成治理、數據存儲到數據開放共享和數據服務,建設完整的大數據架構體系,實現數據全生命週期的管理,支撐大數據的業務應用。
項目數據主要來源於共享交換平台和各委辦局應用系統,輔助來源於物聯網、互聯網和行業數據。通過數據匯聚平台,將結構化、半結構化、非結構化數據以實時採集、人工導入或定時批量抽取的方式進行採集,將數據存儲至大數據平台,形成歸集庫;加入基礎庫內容,通過集成治理和數據融合,形成中心庫,保證數據的完整性、一致性、正確性、合規性與關聯性,實現數據一數一源。對應數據應用領域,從中心庫中抽取數據形成專題庫,通過融合集成平台提供的標準API接口,支撐大數據的各類應用。
通過數字政府的統籌建設,在各委辦局內部打破傳統的各科室獨立建設數據庫體的煙囪模式,規劃構建形成各委辦局的統一應用架構與數據管理平台,歸集單個委辦局的所有數據;將其作為輸入,規劃構建形成全市的數據中心庫,存儲全市數字政府建設所需的所有數據,打通全市數據壁壘,服務於需要多部門數據融合的業務應用,提升應用水平。
1.3.3 數字平台技術架構
數字平台技術架構設計遵循面向服務的架構(SOA)設計思想,以服務為核心,提供標準化的服務接口、服務組件和服務訪問方式;以復用為原則,盡可能實現服務在整個數據中心所承載的各類應用中的重用;以服務間的松耦合為基準,提供多種服務組合方式;以靈活的業務編排為手段,滿足多種智慧業務的需求。
技術實現以數字平台為核心,提供包括雲計算、大數據、時空信息服務、視頻雲、融合通信、物聯網、人工智能等能力,統一由能力開放平台進行服務發布和接口管理。打破各能力平台、雲、網絡邊界,連接平台底層能力和應用,打通業務和數據流,通過服務聯接API對外提供數字化服務,實現平台與智慧應用數字化全聯接協同,降低後續智慧應用上線週期,推進智慧應用的快速更迭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