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里AI labs引進兩位科學家年薪百萬美元
芬蘭坦佩雷理工大學博士、前高通首席工程師陳穎已於2018年11月18日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AI labs),任人工智能和邊緣計算首席科學家,負責IoT視覺方案。另一位科學家、加拿大西蒙弗雷澤大學(SFU) 終身副教授、前360人工智能研究院副院長譚平,已於2019年9月加入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擔任計算機視覺首席科學家,聚焦構建全息世界,建立真實世界的三維數字化版本。
訪問:
陳穎
譚平
“以阿里為代表的中國互聯網公司,正在從原來的商業模式,向注重技術創新轉變,我本身在技術上的積累比較深,阿里有創新的機會能使我更好發揮自己的價值。比如賦能阿里巴巴的智能視覺芯片,打造高效,低價的IOT產品,讓視覺產品更快,更好的普惠千家萬戶。”陳穎在接受新浪科技獨家採訪時表示。
在接受專訪時,譚平也提到,加入阿里巴巴的動機主要是,看到阿里有機會能做一些把技術變成普惠大眾的產品的機會,“我之前一直是在大學裡面做教授,非常希望能有一個機會,找到一個公司和場景,把技術變成實際的產品。”
兩位科學家的年薪達到百萬美元。據悉,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以研發人員為主,佔比約八成。除了陳穎、譚平外,核心產品及技術研發團隊還包括負責人陳麗娟、語音技術首席科學家聶再清、首席設計師李劍葉、硬件終端總經理茹憶、產品運營總經理杜海濤等。
引入兩位計算機視覺專家探索語音+視覺交互方式
阿里巴巴人工智能實驗室成立於2016年,於2017年7月5日首次公開亮相,主要負責阿里巴巴旗下消費級AI產品的研發,致力於研究前沿科技並與商業結合,將人工智能技術賦能機器,服務20億消費者,立志成為下一代人機交互入口。
據悉,實驗室研究方向包括了語音助手、工業設計、智能製造、機器人技術、環境感知、高精定位、決策規劃、智能控制、AI數據平台、當前已孵化出天貓精靈AI助手、服務機器人等產品。
其中,天貓精靈是實驗室旗下消費級AI產品品牌,也是最核心的部分,旗下業務涵蓋智能音箱、服務機器人等。
值得注意的是,天貓精靈主要應用自然語言處理和對話管理系統等技術,而陳穎與譚平的優勢則主要在計算機視覺領域。
“原來大家知道天貓精靈是核心產品,用的比較多的是語音,還有自然語言處理相關的一些技術為主,之後,我們會慢慢轉向攝像頭視覺這樣的技術。”陳穎表示,具體而言,就是把交互從語音變成語音+視覺的方式,在耳朵之外,加入眼睛的功能,將應用在比如老人小孩等弱勢群體的看護、家庭的門鎖門禁等相關領域。
陳穎提到,視覺AI算法對終端設備的算力要求非常高,自己主要負責邊緣計算實驗室,目的是把計算機視覺相關的算法,在硬件、芯片上得到高效的實現。
比如在看護場景中,應用到的攝像頭方式,其實需要一系列的視覺計算技術,對芯片的算力要求很高,同時也對算法設計,實現提出的更高要求,而這種設計又需要很多的數據。
“阿里有很廣闊的應用場景,也有很好的用戶基礎,我們可以提供很好的策劃模型,其次我們有很強的效能優化能力,能夠把應用需求很好地解決。”陳穎表示。
阿里方面表示,陳穎博士的專業積累可以幫助阿里提升視覺能力,更好的賦能AIoT生態合作夥伴,同時,阿里的業務可以為其繼續探索機器對於這個世界和人的理解力提供豐富的研究場景。
而在譚平看來,阿里主要看中自己在算法方面的一些經驗,“最近這幾年AI非常火,其中做兩維圖像的識別、檢測的工作比較多,但是在三維視覺方面還比較缺乏。”
“譚平教授所從事的真實感的三維重建技術,則可以幫助阿里進行商品、店舖的三維建模以及打造沉浸式的電商體驗。”阿里方面表示。
譚平表示,團隊未來可能會做一個全息世界的項目,通過建立一個真實世界的三維數字化版本,讓用戶可以在虛擬的世界裡面來做真實世界裡面的很多事情。比如用戶可以在虛擬商店裡購物,而店鋪也可以脫離空間的限制,實時進行空間或者貨物更新,相比單純的商品列表更加豐富立體,進而提高消費者的購物體驗。
除了三維空間購物,譚平及團隊未來還將研究AR或機器人導航產品的落地。
“我們希望實驗室是集團的人工智能業務創新高地”
從2018年11月至今,陳穎加入阿里人工智能實驗室已經近一年時間,在他看來,實驗室的技術人員非常刻苦、敢想敢干敢拼,此外,阿里的環境可以支持團隊去探索新的技術,“這是我比較欣賞的”。
在談到人工智能實驗室在集團中的角色時,陳穎表示,“我們希望是集團人工智能業務創新的高地,面向用戶做人人可用的普惠科技產品,面向產業開放幫助製造業升級。”
“中國互聯網公司遇到了很多很好的場景,這些場景可以幫助公司建立技術壁壘,借助場景,也可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的技術優勢。”陳穎透露,這也是他為什麼離開高通回國加入阿里的一個原因。
此外,陳穎提到,很多AI算法在5G到來之後,會在IoT這樣的輕型硬件產品上去做實現,這就需要一個低成本的集約化方式去做實現,“這種方式需要我們把算法沉澱到芯片上,而阿里恰巧有自己的芯片公司,我們可以一起去實現這方面的事情。”
他表示,個人的定位偏向技術,但人工智能實驗室又是一個非常好的業務平台,技術與業務人員會有緊密的配合。
“我認為技術機會存在於業務的更新迭代上面,也就是說我們會遇到很多的場景,業務上需要針對場景解決新的問題,很多已有的算法或經驗有時候不能滿足這些需求,所以我們的技術會非常快速地去適配這些新的應用場景,然後從中迭代技術建立壁壘。”陳穎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