爬蟲技術公司被查引行業反思消費金融平颱風控再造
“其間我們也考慮過自建借款人數據獲取的渠道與技術系統,但我們發現當前擅長借款人行為特徵大數據分析與AI建模的人才相當稀缺,即便平台願意給出高薪也未必能請來。”“城門失火,殃及池魚。”一位互聯網消費金融平颱風控總監李誠(化名)感慨。隨著近日多家通過爬蟲技術開展大數據信貸風控的公司被查,他所在的平台迅速決定暫停與外部大數據信貸風控公司的所有合作,以免“惹禍上身”。
然而,平台為此付出的代價也不小。
“這幾天我們發現黑中介與老賴美化個人財務報表套取資金的現象又明顯增加。因為他們覺得消費金融平台缺乏外部大數據風控支持,又讓他們有機可乘。”他指出,對此,平台內部只能進一步收緊信貸審批門檻,以犧牲部分業務機會為代價避免“踩雷”。
但他承認,光靠持續收緊信貸審批門檻治標不治本。要在缺乏外部大數據風控支持的情況下防範黑中介與老賴“襲擾”,最根本的解決方法就是將原先外包的大數據風控業務轉為“自主研發”。
“其實,近日多家通過爬蟲技術開展大數據信貸風控的公司被查,主要原因是他們涉嫌採取違規手段過度獲取用戶大量隱私信息,並將這些數據信息轉賣給其他機構獲利。若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自己能通過合規方式獲取這些數據,並僅限於自身風控用途,是可操作的。”一位國內大型P2P平颱風控主管表示。
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多方了解到,也正因此,不少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正著手自建借款人數據獲取渠道、並完善大數據風控體系,而不再向第三方風控技術輸出平台採購“數據”。
“但這可能是一項苦差事。”一家正在著手自建借款人數據獲取渠道的P2P平台負責人向記者坦言,究其原因,他所在的P2P平台缺乏大數據分析與AI建模人才,將這些借款人數據轉化成成熟有效的風控模型。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勢必加速整個消費金融行業的優勝劣汰進程,越來越多缺乏自主獲取借款人數據渠道以及持續優化風控體系能力的平台將以“更快的速度”離場。
“多家依托爬蟲技術開展大數據風控的公司被查,第三方支付公司也可能是下一個波及者。”一位金融科技公司合規部主管認為。
風控外包時代終結
李誠告訴記者,此前不少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的風控體系,都相當依賴這些借助爬蟲技術提供大數據信貸風控的機構。
比如,這些機構會通過爬蟲技術,了解到借款人手機是否下載了多個消費借款APP(存在多頭借貸風險),手機通訊記錄裡是否存在黑中介聯繫方式與通話記錄(存在欺詐風險),是否每天夜晚花費大量時間瀏覽各類網站(工作未必穩定),是否經常搜索“借款”等字眼(個人借務問題可能惡化需要藉新還舊)等,以此作為互聯網消費金融平台決定是否給予貸款的重要參考依據。
他承認,其中不少借款人信息超過了他們所允許的範疇,但它的確對平颱風控體系優化起到一定促進作用,因此每個月平台都會花費數十萬元資金采購上述機構提供的,基於爬蟲技術所獲取的各類借款人隱私數據信息。
李誠坦言,近期他們發現一些老賴之所以能通過美化個人財務報表成功套取貸款資金,主要原因是平颱風控體系缺少外部第三方數據“支持”,無法判斷這些“借款人”是否與黑中介存在微信聯繫,讓他們有機可乘。
因此,他所在的平台決定收緊借款人審核門檻以降低信貸壞賬風險。但此舉很快招致業務部門的反對,甚至業務部門主管直接找到平台負責人抱怨“業務規模沒增長,大家吃不飽(收入減少)鬧情緒。”
上述國內大型P2P平颱風控主管也坦言,在多家通過爬蟲技術開展大數據信貸風控的公司被查後,當前互聯網消費金融行業正呈現兩極分化趨勢。
一方面,將風控外包的平檯面臨較多風控漏洞盲點,不得不壓縮業務規模抬高信貸審核門檻規避壞賬風險。另一方面,不少自建借款人信息獲取渠道並實現大數據風控的平台依然在快速擴張業務規模。
“其間我們也考慮過自建借款人數據獲取的渠道與技術系統,但我們發現當前擅長借款人行為特徵大數據分析與AI建模的人才相當稀缺,即便平台願意給出高薪也未必能請來。”李誠透露。因此平台正打算收購一家大數據風控公司部分股權“替代”,但前提是這家公司必須完成爬蟲技術整改確保合規操作。
跨境支付反洗錢審查新壓力
值得注意的是,多家通過爬蟲技術開展大數據信貸風控的公司被查,也悄然波及第三方支付機構。
一位從事跨境支付業務的第三方支付機構風控主管向記者透露,當前他們已不大敢獲取電商平台提供爬蟲技術所提供的消費者各類隱私數據信息,擔心此舉同樣“不合法”。
“以往,我們之所以要通過合作電商平台獲取消費者隱私數據,主要目的是核查他們是否存在洗錢行為。比如當某個消費者有規律地在固定時間反复溢價購買特定的貴重商品,或者頻繁變更自己銀行賬號進行跨境付款,我們就會懷疑他可能存在洗錢行為,並因此加大反洗錢監管。”這位第三方支付機構風控主管告訴記者,若缺乏這些隱私數據,他們對用戶洗錢行為的判斷能力可能會減弱,反而會遭遇金融監管部門的警告與處罰。
因此他所在的第三方支付平台也專門討論了相應的解決方案,一是加大投入購買更多的反洗錢黑名單資料。二是要求合作電商平台明確告知消費者用戶,電商平台通過爬蟲技術所獲取的用戶某些隱私信息將被用於跨境支付反洗錢審查。
“聽說還有個別第三方支付機構乾脆借鑒去年5月歐盟出台的《通用數據保護條例》(簡稱GDPR)做法,即要求電商平台在用戶每次跨境購物付款時,都要獲得用戶相應的數據授權協議,允許第三方支付機構使用用戶部分隱私數據用於反洗錢審查。”前述風控主管指出,但此舉一方面會導致用戶消費體驗下降,另一方面會令整個合規操作成本大幅提升,在當前跨境支付市場競爭趨於激烈的情況下,其盈利週期又被大幅拉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