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爾·蓋茨:中國在非洲推廣玉米種植技術產量翻番
“我們出生在一個富裕的國家,父母都是境況良好的白人,他們生活在蓬勃發展的社區,把我們送進了一流的學校。種種這些因素讓我們更有可能獲得成功。”“然而,還有數十億人生活在這些分界線的另一邊。對於其中的幾億人來說,他們的人生注定充滿艱辛。”
這是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下稱蓋茨基金會)聯席主席比爾·蓋茨夫婦在9月17日發布的2019年《目標守衛者報告》卷首語中說的話。蓋茨夫婦自2017年起每年發布一份《目標守衛者報告》,以追踪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下稱SDGs)的完成進度,並在各國領導人齊聚紐約參加聯合國大會期間發布。
“在我們撰寫這篇文章時,全球仍有數十億人預計無法達到這些目標(SDGs),從而過上體面的生活。”蓋茨夫婦說,“如果我們想要加速進步,就必須解決不平等問題,不再讓運氣決定人的一生。”
今年的報告就把焦點放在了全球不平等上。9月5日,比爾·蓋茨在與中國媒體的電話採訪中說,雖然每個國家都在討論這個問題,但不平等最極端的表現是,有的地方的兒童無法活到5歲,或者由於嚴重的營養不良身心發育不健全。報告顯示,以乍得和芬蘭兒童死亡率為對比,雖然乍得的人口總數僅是芬蘭的三倍,但乍得兒童的死亡機率幾乎是芬蘭的55倍。
報告指出,儘管全球各地(即使是衛生和教育狀況最差的地方)的生活質量都在不斷改善,但仍有4.3億人口(約佔全球總人口的1/15)缺乏基本的衛生和教育條件,而且國與國之間、各國不同地區之間以及兩性之間都持續存在著巨大的差異。
“我們這次採用了一個新的分析方法,對一個國家內部的不同地區進行對比。我之前就料想到不同地區之間的差距會很大,但結果仍然令我感到驚訝。”蓋茨舉了這樣一個例子:印度表現最好的地區幾乎和美國處在同一水平——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僅為1%,而且大多數孩子都能上大學;但印度表現最差的地區卻和非洲最差的地區情況類似——5歲以下兒童死亡率超過10%,也很少有人能完成高中教育。
要解決這些不平等問題,蓋茨說,“我們最需要關注的重點是為全民提供初級衛生保健,切實了解女性的生存生活條件,並確保避免因氣候變化導致各國發展出現倒退,尤其在非洲和其他赤道地區。氣候變化可能導致這些地區的情況變得更加糟糕。”
非洲情況正在引起蓋茨基金會的擔憂。報告稱,理想情況下,撒哈拉以南非洲地區應該與南亞近年來的發展趨勢相仿,即貧困人口占比直線下降。然而,根據目前的預測,該地區從現在到2030年的進步速度反而會相對放緩。
在談到中國的發展成就時,蓋茨表示,中國在很多方面為國際社會樹立了最佳榜樣,包括提高健康和教育的絕對水平、切實解決不平等問題等,中國還制定了到2020年消除極端貧困的宏偉目標,並極為重視這方面的工作,這很了不起。他表示,蓋茨基金會正在開展項目,以支持中國實現這一非常值得為之奮鬥的目標。
非洲糧食安全問題嚴峻
在討論不平等議題時,今年的報告依然重點關注了氣候變化的挑戰。“最不公平的是,受氣候變化影響最嚴重的恰恰是全球最貧困的農民。他們沒有做任何導致氣候變化的事,但因為自身生計依賴於雨水,導致他們會首當其衝。”蓋茨夫婦在報告中說,“這些農民沒有資源對抗干旱、洪水、牲畜突發的疾病,以及破壞莊稼的新型害蟲。”
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日前發布的《世界糧食安全和營養狀況》報告顯示,2018年,全球挨餓人數連續第三年上升至8.216億,其中,非洲的情況尤其令人擔憂。當被問到2030年前實現“零飢餓”SDG的前景時,蓋茨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回應道,“從全球範圍來看,糧食問題並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但它對貧困國家來說確實是個嚴峻的問題,尤其是非洲的貧困國家。”
蓋茨還說,“再加上氣候變化的影響,糧食問題及相應的營養問題的確在這些國家構成巨大的挑戰。”聯合國的另一份《2019年全球糧食危機報告》也顯示,2018年,共有2900萬人由於氣候變化和自然災害而面臨糧食不安全問題,其中絕大部分都居住在非洲。
“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的綠色革命之後,全球在改善種子、了解土壤情況、教育農民、低價向農民提供適當的化肥等方面投入之少,令人感到震驚。”蓋茨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指出,目前,非洲的農業生產率只有中國和美國農業生產率的1/4。
從積極的方面看,蓋茨認為,通過向非洲引進更優良的種子、提供更好的建議和更有力的資金援助,將有很大的空間幫助他們提高生產率。“你剛才提到的非洲面臨的嚴峻糧食挑戰,尤其考慮到未來非洲人口將增加超過一倍以上,我們必須為非洲農民提供幫助。如果我們做到這些,情況將會改善。”
報告指出,在撒哈拉以南非洲國家,儘管小規模糧食生產者的數量遠遠超過大規模生產者,但他們獲得的收入只佔很小的部分,因為他們無法獲得金融服務、沒有更好的種子和化肥、缺乏專業知識,而且沒有途徑銷售他們的農產品,而且無論是小規模還是大規模糧食生產者,兩者的收入均普遍低於其他地區。
在非洲推廣中國農業技術
在農業合作方面,蓋茨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蓋茨基金會正在和中國農業大學合作,在坦桑尼亞推廣玉米種植技術,能將產量提高至少一倍。“我們的基本思路是,學習中國在上世紀八十年代以來大幅提升農業生產率的經驗,幫助非洲解決營養不良問題。”
中國農業大學從2011年開始,在坦桑尼亞的莫羅戈羅省(Morogoro)開展試點項目,推廣中國成熟的玉米種植技術。在創新種植技術和本地培育的優質種子的雙重推動下,該地區的玉米產量提高了一到兩倍,有些地區的產量甚至提高了三倍。
中國技術如何能讓坦桑尼亞玉米產量翻番?中國農業大學的教授李小雲9月5日告訴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等中國媒體,考慮到當地農戶普遍沒錢購買化肥,他們專門設計了以合理密植、間苗、中耕除草保墒為核心的,不施化肥的旱作密植種植技術。“因為沒有灌溉,化肥的利用率很低,而密植和中耕除草等都是勞動密集,不需要過多的外部資金,從而實現玉米在低水平種植基礎上的提升。”
蓋茨對中國農業大學團隊在坦桑尼亞開展的玉米增產項目給予了高度評價。他曾經說道,“談到農業創新,浮現於大多數人腦海的會是一些尖端科技。但在資源匱乏、基礎設施薄弱的地區,有時一些看似’簡單’的技術則能發揮很大作用。 ”為了讓更多坦桑尼亞農民受益,蓋茨基金會正在和中國農業大學的團隊及當地合作夥伴共同推廣該項目。
蓋茨基金會北京代表處首席代表李一諾9月5日也向21世紀經濟報導記者介紹道,中國是世界上少數以小農戶為主的國家之一。中國農民在提高作物產量,帶領家庭擺脫貧困方面擁有非常成功的經驗。非洲的農業發展也主要由小農戶推動,因此中國的經驗對非洲非常適用。
蓋茨認為,幫助非洲發展農業對該地區的長期發展至關重要。“事實上,我們需要提高非洲的人均卡路里攝入,這樣他們才能充分利用提供給他們的教育機會,發揮出自身潛能。”蓋茨對本報記者說,“所以,農業在這些非洲國家的發展中扮演著極其重要的基礎性作用。”
在前不久舉行的首屆中國-非洲經貿博覽會上,中國國際經濟技術交流中心、國家雜交水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非洲聯盟、聯合國南南合作辦公室、聯合國世界糧食計劃署、比爾及梅琳達·蓋茨基金會、非洲綠色革命聯盟七方在湖南長沙共同簽署了《關於加強中非水稻領域南南和三方合作的倡議》,旨在利用合作夥伴優勢,加強中非在水稻領域的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