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GM罷工看美國工會:馬斯克曹德旺們為何都避之不及
北京時間17日下午訊通用汽車公司(GM)超過4.9萬名工會工人本週舉行大罷工。這是2007年以來,美國汽車工人聯合會(UAW)組織的最大規模罷工,也是數年來私營行業工人舉行的最大罷工之一。
在最近熱播的奧巴馬夫婦製作的紀錄片《美國工廠》中,福耀集團的董事長曹德旺第一次提到UAW時就說,“工會進來,我們就關門不做了”,那還是在他在美剛建廠不久的2016年。
工會在美國社會中始終是一股有爭議的社會力量,支持的人認為其可以保護職工的權益,維護弱勢群體的利益;反對的人則表示工會抬高最低工資,降低公司經營效率,導致更多失業,同時也造成社會的不穩定。
作為美國汽車工業的一部分,UAW如今已成為一個包袱,一個美國式的“歷史遺留問題”。特斯拉CEO埃隆-馬斯克就曾表示,UAW摧毀了曾經輝煌的美國汽車製造業,他無法忍受UAW進入特斯拉的工廠。
2009年,通用汽車公司由於工會造成的高工資高福利,使其喪失競爭力而申請破產保護,美國政府不得不用納稅人的錢對該公司實施緊急救助,使得UAW成了眾矢之的。
但是,在美國,工會在很多行業還是被視為工人的合法代表。今天,它們的活動核心是通過為成員爭取工資、福利和勞動環境進行集體談判,並且在合同違約時代表成員與管理層進行談判。較大的工會還會進行政治遊說,在國家和聯邦層面支持對己有利的候選人。
然而近幾十年來,隨著工人會員隊伍萎縮,美國工會的影響力在急劇衰退。除了在製造業、航空業等傳統行業尚能保持令人敬畏的地位之外,其他行業工會的力量和影響力日漸式微。
工會影響企業技術創新和讓工人變懶?
技術創新是國家經濟增長的動力源泉,也是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重要基礎,企業研發、技術創新對企業而言是對其未來的投入。然而與公司一般性的任務不同,創新通常都有較長的周期、充滿不確定性並且具有較高的失敗風險,因此激勵企業創新面臨著更多的挑戰。那麼,工會對企業創新有何實質性影響?是不是會讓工人變懶變得沒有創造力呢?清華金融評論曾刊登過一篇田軒教授及其團隊發表在國際頂級管理學期刊《管理科學》上的文章《工會是否會影響企業創新》(Do unions affect innovation?),文章給出了一部分答案。
該團隊發現,工會的存在會顯著降低企業技術創新的能力。對比剛好通過和剛好沒通過工會投票的公司,研究發現,相對於另外一組,剛好通過工會投票的公司在隨後3年專利的數量和質量(分別用專利數量和專利引用數量衡量)分別下降8.7 %和12.5%。文章指出,具體的原因有以下三方面:
首先,企業成立工會後,企業會更多地削減研發支出。這是因為當研發項目啟動後,之前的研發投入已然是沉沒成本,工人們有動機在此時提出漲工資要求。這種潛在的事後風險可能會導致管理層在事前減少研發投入,從而降低創新水平。
其次,對成立工會的企業來說,成立工會在為職工保障基本利益的同時,也使得職工更加容易偷懶。研究發現,在新成立工會的企業裡,留職人員(之前就在本企業從事研發的人員)以及新僱員工(之前在其他企業從事研發的人員)的創新產出都會有明顯下降。這說明不僅是公司“老員工”會更加懈怠,公司新招的員工們也會不像之前那麼努力,工會的負能量可見一斑。
最後,企業成立工會也導致更多創新發明者選擇離職。已有研究顯示,成立工會後,企業職工的薪酬差距會被縮小,企業會越發傾向於“吃大鍋飯”。而這種情況對真正有能力、有創新想法的人來說則是噩夢— 薪酬並不與貢獻成正比。憑藉自己的能力,他們能在其他企業得到更好的待遇和重視。那麼在這種情況下,離職就成了這些創新者自然的選擇,從而進一步降低企業的創新能力。
工會在美國科技行業幾乎不存在
以矽谷為例,這裡是美國科技業的中心,但作為矽谷主要勞動者的程序員,並沒有形成一個類似汽車工人聯合會那樣強有力的工會組織。
有觀點認為,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新興科技業與傳統行業不同,沉澱成本並不大,所謂熟練工人的稀缺性也不高,資本家隨時可進行清算,程序員沒有可讓資本家讓步的籌碼,這使得傳統工會的手段在資本家面前不堪一擊。
沃頓商學院人力資源中心主任、管理學教授彼得-卡普利(Peter Cappelli)表示:“在美國大部分的工作場所,工會的力量和影響力已衰退到了無足輕重的地步”,“無論在哪個方面,他們在繼續保留契約安排的權利方面都步履維艱。”
工會會員統計數字也證明了這一趨勢。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顯示,2011年,美國有11.8%的有工薪工作者,也就是1480萬人是工會會員,這一數字明顯低於1983年的1770萬人、佔工薪工作者20.1%的水平。這還是包括了公共部門工會會員在內的數字。而在私營部門,工會會員數量的減少則更為顯著,只有6.9%,即720萬人是工會會員,比20世紀50年代的水平減少了約三分之一。沃頓商學院法律研究與商業道德教授詹尼斯-貝爾雷斯(Janice Bellace)表示:“工會的聲音已不能被視為一個重要群體的聲音了。”
貝爾雷斯指出,美國製造業的衰落,以及公司管理層對工會化的對抗,是工會衰退的重要因素。
傳統產業工會衰落與公有部門工會的崛起
自1960年代開始,美國工會會員人數和工會組織的數量開始下降,這種趨勢直到今天還在繼續。美國工會會員人數下降的原因包括:
(1)政府對工會發展的法規趨緊,限制工人隨意罷工。
(2)美國產業結構發生了重大變化,製造業萎縮,第三產業迅速發展。而美國傳統工會會員主要集中在製造業,第三產業中工會會員的比例一向很低。
(3)企業主大量增僱臨時工、短工,而工會不會吸納他們為成員。
(4)美國工人的人工費高企,隨著國際競爭加劇,全球化、勞務外包等新因素,使工會代表工人與資方談判加工資的籌碼減少,也使工人加入工會的意願變得淡漠。
(5)民眾對工會的不良觀感增加,工會的罷工行動得不到社會的同情和支持。
現在談論美國工會,實際上主要指政府僱員、公校教師、消防隊員、警察等公有部門的工作人員組成的工會,而不是傳統的以藍領勞工為主要成員的工會。
造成這種情況的原因是:一方面,1947年美國國會通過《勞資關係法》後,在私人企業發展工會越來越困難。另一方面,公有部門的主管不像私營業主有切身利害關係,他們不會竭盡全力阻擾工會的建立,也比較容易在工資談判時讓步。於是工會運動領袖把目標轉向公有部門。在私營企業工會日漸萎縮的同時,工會成員卻在政府僱員和公有事業僱員中有了迅猛發展,成為美國工會運動的主流力量,也出現了藍領工會和白領工會發展勢頭倒掛的怪現象。
特朗普治下美國工會將繼續衰退
據美國勞工統計局的數據,2015年僅有11%的美國工人參與工會,而在代表傳統工人階級方面,數量更少,因為大量新增長的工會會員包括了擁有大學學歷的公共部門僱員(比如教師)。二戰之後,工會鼎盛時期曾經吸納過35.2%的美國工人。
自2016年特朗普開始總統競選以來,他就多次抨擊工會領袖,指責糟糕的工會政策和工會領導使得大量工作機會流向海外。
競選當中,儘管特朗普一度支持上調美國的最低工資標準至10美元/小時,但上台之後他又表示美國過高的工資使得美國的製造業變得毫無優勢!特朗普曾提名的美國勞工部長候選人安德魯-普斯德也公開表示堅決反對上調最低工資,盡量使用機械製造來代替昂貴的人工,並呼籲取消為工人購買高標準的醫療保險。
特朗普上任以來,以振興製造業為綱領的共和黨已進行了美國歷史上最大規模的減稅以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在此背景之下,美國工會恐怕還會繼續衰落下去。
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的影響
雖然很多雇主會把工會衰落當成好消息,但沃頓商學院管理學教授伊万-巴蘭科(Iwan Barankay)認為,工會的衰退對公司也是一個不利因素。巴蘭科談到,雖然與工會談判“可能並不令人愉快,但是,這是一個雙方彼此都明了的過程。公司高管很了解自己的對手,他們可以據此計算罷工可能讓公司付出的代價。”
然而,員工現在有了表達不滿的新工具,這要感謝互聯網和社交媒體。“現在,人們可以非常高效而且強有力地將自己組織起來。”巴蘭科指出,“我們正進入一個公司僱員可以和其他企業的工人和消費者聯合起來,向雇主施加巨大壓力的時代。他們之間的聯繫可以’像病毒一樣擴散’,他們可以和消費者結成同盟,從而,會使一家公司出乎預料地陷入財務困境。這遠比與一個工會面對面地談判更加難以應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