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險小視頻需全社會共同防範
小視頻風行,我們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有趣、好玩,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風險。8月22日,山東省棗莊市兩名未成年女孩模仿網絡短視頻教程自製爆米花,意外引起爆炸,造成一死一重傷。近日有媒體前往發生地探訪,採訪親歷者和見證者,部分還原了事情發生經過。
此前,涉嫌被模仿的知名短視頻博主“辦公室小野”髮長文表示願提供幫助、配合調查,並對相關短視頻賬號進行無限期停更整改。不過,近日當媒體聯繫相關平台和“辦公室小野”時,均沒有得到回應。
在互聯網上,雖然這起悲劇引發了不小的爭議,但基本事實已經比較清晰。這是一起多方面原因共同發酵導致的悲劇,各種因素疊加,悲劇於是發生。
悲劇已經發生,糾結事件成因,已無法挽回一條生命,但這並非沒有價值。探討悲劇鏈上的缺環,是為了讓社會認識到這類短視頻內容潛在的危害性,進而引起全社會的重視,防止類似悲劇再次發生。
顯然,就此事而言,與短視頻內容生產以及與未成年人保護相關的各方,都沒有認識到這類短視頻的危害性。如果看過涉嫌被模仿的“辦公室小野”的視頻,可以發現,其短視頻內容包括了火、電、酒精等可能危害未成年人生命安全的元素,但是,這些都沒有引起內容生產者、相關內容審核平台、監管機構以及未成年人監護人的重視。棗莊這起悲劇的發生,不能說與這種“集體無意識”無關。
這也提醒社會各方,必須要對網絡上那種存在潛在風險的小視頻加以重視,形成一種共識。鑑於未成年人是一個特殊群體,這決定了防範危險小視頻不是簡單的發布者責任或平台責任的問題,而是需要普通大眾、平台以及政府共同面對。相關主體各守其位,才能最大程度減少危險小視頻對未成年人的傷害。
首先內容生產者要認識到自己在發布此類視頻內容時,應自覺承擔危險警示義務,打上“請勿模仿”字樣,做好“提前量”,以防止視頻對未成年人形成誤導。
其次,家長是保護兒童的第一道防線,應該加強對孩子的教育與引導,防止孩子受危險小視頻誤導,模仿危險小視頻製作過程而發生悲劇。
面對瞬息萬變、千人千面的流媒體內容,平台也要從機制上防範相關內容的產出與流轉。鑑於海量內容的現實,目前人工實時審核流媒體內容耗費巨大,而機器審核技術上並不完善,期待有人工智能等新技術上的突破,為潛在危險內容建立自動報警機制,以便平台實現第一時間監控。
最後,政府監管不能失位。就監管而言,其難點在於如何能夠既維護社會整體利益,又不傷害作者的創造力,以及平台經濟的活躍性。這並非沒有任何頭緒。今年8月份國務院辦公廳剛剛發布了《關於促進平台經濟規範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其中明確了對包括短視頻平台在內的平台經濟,應實施包容審慎的監管原則,更提及“科學合理界定平台責任”。相信在監管機制健全,權責進一步明確之後,這將對短視頻平台的規範化運營起到促進作用。
本質上,這起悲劇仍是社會認知與監管滯後帶來的“苦果”。小視頻風行,我們不能只看到其中的有趣、好玩,也需要看到其中的風險。這需要全社會升級對危險小視頻的認知,同時對危險小視頻的監管措施也要及時匹配。這個過程可能需要一定的時間,但為了未成年人免於因誤導或模仿而導致的傷害,建立針對未成年人保護的風險防控機制,不能再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