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顆中等小行星將掠過地球:不會造成威脅
據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稱,未來幾天內將有兩顆中等大小的小行星造訪地球的宇宙鄰居。在過去的20年裡,NASA一直在追踪2010 C01和2000 QW7,並估計它們的寬度都有數百米。幸運的是,這兩顆小行星都不會對我們的地球構成任何威脅。
2010 C01的大小為120至260米,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13日晚11點42分(北京時間14日上午11點42分)接近地球;2000 QW7的大小為290至650米,將緊隨其後將於美國東部時間9月14日晚7點54分(北京時間15日上午7點54分)經過地球。
在飛越過程中,它們將離地球約14個月球距離,大約560萬公里。科學家認為,這兩顆小行星都是近地天體,據NASA的介紹,近地天體圍繞太陽運行,並位於地球附近,或距地球軌道4800萬公里以內。
通過近地天體觀測項目(Near-Earth Object observation Program),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正密切關注這些天體,該項目不僅監測近地天體的活動,而且要計算它們未來與地球的近距離接觸和潛在影響。
有時,一些天體仍然會逃脫監測,令科學家猝不及防,但本週末這兩顆小行星的出現並不令人意外,這兩顆小行星在2000年和2010年已經被詳細地觀測,科學家對它們的軌道也非常熟悉。
太空岩石有哪些不同類型?
小行星是由行星碰撞,或早期太陽系形成時遺留下來的大塊岩石。大部分小行星位於火星和木星之間的主小行星帶。這是小行星最為密集的區域,估計數量多達50萬顆,目前已編號的小行星中,有98.5%是在該區域發現的。
彗星是覆蓋著冰、甲烷和其他化合物的太空岩石。它們的軌道周期範圍很大,有時會遠離太陽系,進入星際空間。
流星是太空碎片進入地球大氣層,撞擊並燃燒時發出閃光的階段。這些碎片本身被稱為流星體,其尺度可以小至沙塵,大至巨礫,更大的稱為小行星,更小的則是星際塵埃。按英國皇家天文學會的定義,流星體是直徑介於100微米至10米之間的固態天體。
如果這些流星體墜落到地球表面,那它就被稱為隕石。流星、流星體和隕石通常來自小行星和彗星。例如,如果地球穿過彗星的尾巴,那慧尾的大部分碎片會在大氣中燃燒,形成流星雨。
近地天體
近地天體(near-Earth object, NEO)是太陽系內其軌道接近地球的天體,其軌道近日點都小於1.3天文單位。數以千計的近地小行星、彗星和撞擊到地球之前還在太空時就能被監測到的流星體都屬於近地天體。
在近地天體中,有一些天體的軌道有撞擊地球的可能,而且其大小足以造成全球或局部的重大損害,它們被稱為潛在威脅天體(potentially hazardous object,PHO),包括潛在威脅小行星( PHAs)和潛在威脅彗星(PHCs)。其中,潛在威脅小行星的數量最多,其定義是與地球最小軌道交點距離少於0.05天文單位,且絕對星等達到22等或更亮。
截至2019年8月,已知的潛在威脅小行星數量達到2007顆,約佔全部近地天體數量的10%。其中有155顆小行星的直徑超過1公里。大部分潛在威脅小行星為阿波羅型小行星,有1601顆;少數為阿登型小行星,有169顆。從20世紀90年代至今,經過數次天文學調查,已知的潛在威脅小行星數量已經增長了10倍。如果潛在威脅天體的軌道能較為精確地測定,就可以知道它在未來100年或更長時間內是否會對地球造成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