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機構將境內最大恐龍化石命名為“日本神龍”
日本北海道大學等機構於近日宣布,通過對一具7200萬年前的恐龍骨架化石進行分析之後,認定這是鴨嘴龍科下的一個新物種。研究人員將這種生活在白堊紀後期的食草性恐龍命名為“日本神龍”,學名Kamuysaurus japonicus。
日本神龍的全身骨骼圖。這只恐龍的骨骼化石保存得非常完好,堪稱迄今為止發現的最好的史前化石之一,包括頭骨、頜骨、脊柱、肋骨和牙齒,以及前肢和後肢的骨骼。研究還發現,這種恐龍可能生活在沿海地區,這是比較罕見的恐龍棲息地。日本神龍和中國的萊陽龍是近親。
日本神龍的正模標本。重建的骨架示意圖中,白色為修復的部分。據估計,該化石的完整程度約80%,是日本國內迄今發現的最大恐龍全身骨骼化石。日本神龍的獨有特徵包括第六至第十二背脊神經棘的前傾。該化石是2013年在北海道鵡川町的白堊紀晚期地層中發現的。
日本神龍的顱骨組成。科學家發現,這只恐龍死亡的時候約為9歲,但體長已經達到8米作用,重約4噸或5.3噸(前者為主要靠後足行走的情況,後者則是四足行走)。該研究的結果發表在英國自然科學期刊《科學報告》(Scientific Reports)上。
大約6500萬年前,非鳥類恐龍滅絕。許多科學家認為希克蘇魯伯小行星是白堊紀-古近紀滅絕事件的潛在原因。在這場滅絕事件中,世界上有超過一半的物種滅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