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正非“最大膽”提議:向西方出售5G技術製造對手
作為下一代的極速移動通信網絡,5G將很快把從汽車到工業機器人的一切東西連接起來。然而,華為在提供的這種人們渴望已久的技術時,卻遭到美國為首的少數西方國家的“抹黑”。
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華為向西方伸出了橄欖枝——儘管5G被視作華為未來收入增長的核心,但該公司已經準備好和西方分享。
9月10日,華為創始人兼CEO任正非在接受英國《經濟學人》雜誌採訪時放話,有意向西方公司出售華為的5G技術,目的是製造一個能在5G上與華為競爭的對手。
報導稱,買家只要支付一次性費用,就能永久使用華為現有的5G專利、許可證、代碼、技術藍圖和生產技術訣竅。
買方還可以修改源代碼,由新公司生產5G設備,這也就意味著,有關華為或中方能夠“控制”別國電信基礎設施的無端指控,即使是在“假想層面”都站不住腳。
報導指出,雖然任正非今年來頻繁接受國際媒體採訪,但將華為的5G“堆棧”轉讓給競爭對手,是他迄今為止“最大膽”的提議。研究公司龍洲經訊(Gavekal Dragonomics)的王丹(音譯)表示,“在科技史上,很難找到類似的先例。”
《經濟學人》報導截圖
技術組合可能值數百億美元
在任正非看來,一家中國公司將為全球大部分5G網絡提供設備,這種前景令許多西方人感到擔憂,上述舉措將有助於營造公平的競爭環境。
“平衡利益分配有利於華為的生存。”他說。
《經濟學人》認為,如果華為最終催生出一個蓬勃發展的競爭對手,那麼像澳大利亞這種為數不多跟隨美國禁華為的國家,可以從“盟友”那裡得到最好的技術,且不用在以下兩者中二選一了:一方面,這些國家想用跟華為5G一樣既先進又便宜的技術,另一方面,它們又對所謂的“中國竊聽”疑神疑鬼。
報導還指出,任正非的姿態,還可能讓那些懷疑華為技術的人相信,該公司的商業意圖是務實的。任正非表示,向西方轉讓5G技術的收入,將使華為“向前取得更大的進步”。
報導稱,華為整個5G技術組合如果出售,其價值可能高達數百億美元。過去10年,該公司已在新一代移動連接的研發上投入至少20億美元。
至於潛在的買家,任正非表示自己還“不知道”。
分析人士認為,愛立信(Ericsson)和諾基亞(Nokia)等巨頭會出於“驕傲”而拒絕購買,並會質疑華為技術的價值。並且,這兩家去年出現了虧損,手頭也缺現金。
另一方面,規模較小的公司可能無法使用華為的技術與之競爭。有諮詢公司的人員表示,華為與大型運營商的關係非常牢固,因此,對它們中的大多數來說,找一家新的供應商在財務上是沒有意義的。
報導舉例稱,韓國電子巨頭三星財力雄厚,擁有規模較小且處於增長的網絡設備業務,但如果沒有競爭對手參與競購,三星可能很難跟華為“討價還價”。一種可能的情況是,出現一個買家聯盟,但尚不清楚哪家會牽頭。
“美國公司不行”
美國華盛頓智庫“新美國(New America)”研究員薩姆•薩克斯(Samm Sacks)指出,華為的主導地位不僅得益於其技術,還得益於低廉的價格和推出產品的速度。華為願意為西方公司避開的地區提供服務也是一個因素:除了華為,還有谁愿意跋涉瘧疾肆虐的非洲沼澤,或是把基站搬到哥倫比亞山區的側翼?
薩克斯還認為,任正非要創造一個更公平的“技術競賽”,也是在嘗試將美國的“安全擔憂”與華為的市場主導地位分離開來。
根據她的說法,美國政府正在研究如何打造華為的競爭對手,無論是通過扶植美國公司,還是幫助另外兩家主要供應商——瑞典的愛立信和芬蘭的諾基亞。
《經濟學人》問及,如果一家美國公司得到了華為的“寶貴技術”,是否能把事情做好?任正非答道,“我不這麼認為。”
這位華為掌門人在採訪中提及,“5G代表著速度,擁有這種速度的國家將迅速前進。相反,那些放棄速度和優秀互聯互通技術的國家,可能會看到經濟放緩。”
不久前,任正非在接受BBC故事工場紀錄片採訪時曾表示,今天美國在通信產業失敗,不要歸罪於華為的崛起,是美國自己走錯了路。
任正非接受BBC採訪圖自華為心聲社區
《經濟學人》發問稱,短期內很少有人會相信,任正非的最新表態能夠“安撫”美國的國家安全機構,那麼出售5G技術的提議是否是一個“絕望的信號”?
任正非當即否認。據他透露,華為已經為其網絡基礎設施業務找到了替代供應商,這些公司不受美國“黑名單”的影響。
一段時間以來,特朗普政府在毫無證據的情況下,以“國家安全風險”為由,拉攏“盟友”禁止華為參與當地5G網絡建設。
不過,美國的這種嘗試似乎已經“全面啞火”,目前明確跟隨其腳步的國家,只有“五眼聯盟”中的澳大利亞。
今年上半年,在美國政府的“極限施壓”下,華為並未受太大影響,半年營收仍以23%的高速增長。在5月被美國列入所謂的“實體清單”後至今,華為又簽訂了十幾份5G商用合同,目前總數已超過50份,領先於諾基亞和愛立信。
作者谷智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