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素有風險會導致膽鹼攝入不足影響大腦健康
前段時間,科學家讓我有點不爽。有一份由107位科學家撰寫的聯合國報告稱,就現在這個溫室化,得解決啊,大家少吃點兒肉多吃素啊。隨後一大批環境科學家響應,說對對對,大家少吃點兒肉啊。不是,環保我理解,不要動我的肉行不行!況且,吃素也不健康啊!
畢竟術業有專攻,環境科學家們沒有意識到的問題,營養學家一眼就看穿了。近期發表在BMJ Nutrition,Prevention & Health上的一篇文章,就直指吃素可能帶來的一項巨大風險——膽鹼缺乏[1]。
聽起來陌生,但是這個膽鹼可是和著名的ω-3脂肪酸一樣的、對人體來說非常重要的“必需”營養元素。膽鹼對於整個生命週期中的很多功能都是至關重要的,從神經遞質合成、細胞結構再到DNA甲基化,可以說是非常萬金油了。
膽鹼通過參與DNA和組蛋白甲基化調節基因表達和大腦功能,同時它也影響肝功能。缺乏膽鹼與肝病、後代的認知功能和潛在的神經障礙有關。
特別要提的是,孕期和哺乳期的膽鹼攝入非常重要,缺乏膽鹼會影響胎兒發育,導致神經管缺陷,影響終身的記憶功能。曾有研究發現,人類新生兒出生時血液中的膽鹼水平是母體的三倍左右,這說明這一階段對膽鹼的需求水平是更高的。
當然,科學家也早就注意到膽鹼攝入對人體的重要性了。早在1998年,美國就已經定制了第一份關於膽鹼攝入量的建議。當時考慮到的主要是預防肝功能障礙,建議的合理攝入量(AI)為19歲以上成年男性550mg/天、非孕期女性425mg/天。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則考慮到胎兒的需求,AI增加到450mg/天和550mg/天。
2016年歐洲食品安全局重新評估了人體對膽鹼的需求,給出了新的推薦數據,所有成年人AI為400mg/天,妊娠期和哺乳期女性則分別為480mg/天和520mg/天。
美國和歐洲推薦的膽鹼攝入量
既然膽鹼這麼重要,它從哪兒來呢?和ω-3脂肪酸相似,人體能夠自己產生的膽鹼是非常有限的,主要還是靠吃。
這個吃,就得靠吃“肉”。
食物中的膽鹼主要來源於牛肉、雞蛋、乳製品、魚類和雞肉,植物類飲食中就只有堅果、穀物、豆類和十字花科蔬菜中含有少量膽鹼。看下面這張圖就知道,動物飲食和植物飲食中膽鹼含量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不同食物的單位膽鹼含量
根據美國國家健康和營養調查數據(NHANES)的一份報告,如果不吃雞蛋也不使用膽鹼補充劑,那麼膽鹼攝入量是很難達到推薦值的。舉例來說,吃雞蛋的人膽鹼攝入量大約是不吃的人的兩倍。
那麼吃夠了膽鹼的人有多少呢?同樣是NHANES的數據,全美大約只有11%的成年人滿足膽鹼需求!
另一項加拿大研究則顯示,只有23%的孕婦和10%的哺乳期母親吃夠了膽鹼。研究者痛心疾首啊,這是多吃點雞蛋、乳製品和肉就能解決的啊。特別是雞蛋,簡直是膽鹼的最佳來源,每天至少吃一個雞蛋的孕媽,符合膽鹼推薦攝入量的可能性要高8倍!
然而呢,不管現在是出於環保、還是其他的健康或者跟風想法,學著吃素的人越來越多了,缺膽鹼的風險也越來越高了。君不見國外的素食網紅一個個被扒皮,不吃肉,真的不能讓你變美啊~
好了不多說了,奇點糕準備這就去吃個夜宵,比如雞蛋牛肉粥什麼的(口水。jpg
參考資料:
[1]https://nutrition.bmj.com/content/early/2019/09/03/bmjnph-2019-000037
[2]https://www.msn.com/en-in/foodanddrink/foodnews/plant-based-diet-could-negatively-impact-your-brain-health-study-reveals/ar-AAGBPT7
本文作者| 代絲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