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學門口賣電子煙?電子煙低門檻、高回報引資本青睞
電子煙成就了資本,但沒有成就煙民。9月2日,是北京大部分學校開學的日期。在9月2日到4日這段時間,TechWeb蹲守北京海淀區4所中學校門口,對周邊便利店售賣、未成年購買電子煙的情況進行了統計。
1,“你抽我啊”
9月2日,是北京大部分學校開學的日期。在9月2日到4日這段時間,TechWeb蹲守北京海淀區4所中學校門口,對周邊便利店售賣、未成年購買電子煙的情況進行了統計。
電子煙,正充斥在未成年人觸手可及的地方。
海淀區蘇州街附近一所重點中學的馬路對面,緊鄰三家連鎖便利店(相距學校50m)。根據TechWeb實地走訪,三家店均持有煙草經營許可證,711、LAWSON均不出售電子煙,然而“便利蜂”的貨架上卻擺放著兩款“霧化煙”產品。
走進“便利蜂”,正售賣有兩款電子煙:其中一款名為“RELX悅刻”,另一款名為“優意”。據店員介紹,“悅刻”最暢銷的,是下圖這款39元的“小悅刻霧化煙”,其中尼古丁含量5%。
可以看到,悅刻在包裝上標註著“未成年禁用”的標識,而外包裝、口味設計上仍與食品類似。顏色繽紛的外端、友善和諧的廣告標語,這些產品打著“健康”、“戒菸”的旗號,以幾十元左右價格混在生活用品區,搶奪著著年輕人的注意力。
另外,為了迎合尼古丁上癮者的需求,國內電子煙品牌也會在產品中加入不同濃度的尼古丁。例如,“悠意”在該店銷售的一次性霧化煙分有3種尼古丁濃度:4.8%、2.8%、以及不含尼古丁款。
然而,真正的危害被隱藏在暗處,消費者能看到的只有產品包裝上“無菸焦油”、“無尼古丁”一類的字眼。
TechWeb在“全時”零售店發現,針對電子煙的銷售,店員並不隱瞞:鮮豔色調的廣告牌上赫然寫著“你抽我啊”四個藝術字,而下面,則是一款名為“VPO Mini”的一次性電子煙。
無論從略帶挑逗性廣告詞來看,還是從糖果色的外包裝來看,這款VPO電子煙很明顯是為年輕人設計的。炫酷的外觀剛好滿足了年輕人“炫耀”、“裝酷”的心理訴求。
而這家“全時”便利店,僅僅與海淀區知春路某重點中學一街之隔。
同樣的現像也在其他學校門口發生。
在海淀學院南路另一中學校東側50m處,TechWeb發現在一家售賣電子煙的私營便利店。當被問到是否有某某牌電子煙時,店員的回答是:“你要的這款賣的比較好,已經缺貨了。”
TechWeb追問道:“這些煙都賣給了誰?學生會購買麼。”
店員並沒有正面回答,而是將話題撤向一邊。
這時,剛好趕上學生下課,一群初中生樣貌的未成年人進出這家便利店,期間也沒有見到有任何學生購買或詢問電子煙。儘管如此,按照這家店面客流量來看,每天仍會有不少未成年在結賬時,從視覺上接觸到形似“糖果”、“玩具”的各類充滿誘惑性的電子煙。
這不禁讓人感到擔心。
圖:放學後,一位學生和家長在“全時”便利店休息
2,白馬非馬,電子煙非煙
打著“戒菸”的旗號,自詡“健康無害”,實際只是廠商管用的營銷手段之一。
所謂電子煙,其實就是一種煙油霧化電子器,通過電加熱將油狀合成物變成霧狀供人吸食。
電子煙相較於香煙,有害成分只是後者的一小部分,它不含煙焦油、一氧化碳等成分。這也是為什麼,好玩好看的“霧化煙油”能夠在短時間內受到戒菸人群的關注。幾乎所有品牌的電子煙在廣告宣傳中都打上了“更健康”“易戒菸”的標籤,然而事實真的如此嗎?
在多數電子煙產品的介紹圖中,商家總結了相比傳統香煙電子煙的幾點優勢:
第一,電子煙保留吸煙動作,能模擬吞雲吐霧,能玩出“花樣”;
第二,電子煙不含焦油,無一氧化碳、二氧化碳、 氫氰酸、丙烯醛、砷、鉛、汞等有害物質,因為不燃燒,完全避免了4000多種化學物質的危害;
第三,電子煙沒有“二手煙”,不會對他人造成污染,可在大多數禁煙場合使用。
既然商家把電子煙描述的這麼“健康”,那麼這類“捲菸替代品”真的不會對吸食者造成身體上的危害嗎?
答案是否定的。
世界衛生組織為此做了專門對研究,並得出更加令消費者不安的結論:幾乎所有霧化煙都存在威脅健康的成分,無論是成年人還是青少年,都是因吸食電子煙而損害人體免疫系統;甚至不能作為戒菸的工具。
今年7月,世界衛生組織發布《2019年全球煙草流行報告》指出,沒有證據表明“加熱不燃燒煙草製品”的危害小於傳統煙草製品,使用這種產品還可能促使原本不吸煙的人染上煙癮。而且,這種產品仍屬於菸草製品,從吸傳統香煙轉而使用“加熱不燃燒煙草製品”並不算戒菸。
在今年的央視“3.15”晚會上,電子煙被點名曝光,稱電子煙也會釋放有害物質,危害吸煙者和被動吸煙人群健康,長時間吸食電子煙同樣會產生對尼古丁的依賴。
無毒即有毒。正當電子煙和傳統煙草之間的界限變得模糊,電子煙又和“毒品”找到了共通之處。
央視曾報導,45%的青少年聽說過、了解電子煙,1.2%的初中生曾在受調查前30天內吸食過電子煙。
這也應證了TechWeb的發現,儘管電子煙受到國家管控,但商家仍將精心設計的廣告受眾重心放在了年輕一代,使得青年人誤以為“無毒”的電子煙即能夠吸食的“玩具”。
類似於毒品的傳播:吸毒者最開始抱著“試一試”的心態,而終究陷入上癮的“深淵”中不可自拔。
據北京一所小學教師透露,教師有責任告誡學生不得嘗試任何香煙、毒品一類攝入物,然而電子煙的並不在學校教育範圍內。
雖然電子煙不燃燒,沒有焦油和一氧化碳等致癌物質,但廠商還是會在煙油中的添加丙二醇作為香料溶劑。如果消費者對醇類物質有慢性過敏症狀,長期吸食可能會帶來呼吸困難等嚴重後果。
更有甚者,用二乙酰作為添加劑。大量吸入氣態二乙酰會使人患上肺部結痂,俗稱“爆米花肺”(一種閉塞性細支氣管炎)。
此前據澎湃新聞報導,一位河北消費者武某將福祿(FLOW)電子煙相關公司告上法庭。原因是發現網購平台上宣傳電子煙“無害”的廣告與“含成癮性物質”的產品說明自相矛盾。
另外,這款電子煙在京東官網的評論中也受人質疑,有購買者評論“霧化煙帶來不舒服”的情形,而該旗艦店在下方回應則是:“這屬於戒菸後的“煙草戒斷症狀”···身體一時不習慣新鮮空氣”。
福祿旗艦店甚至鼓勵消費者繼續吸食福祿霧化煙,以適應該症狀。這樣的回复,頗有些讓人哭笑不得。
除此之外,由於行業標準和監管機制的漏洞,有不少品牌為了求快衝量、以次充好,“煙彈漏油”、“煙桿爆炸”等不達標狀況也時有發生,對消費者的口腔健康造成極大威脅。
近日,美國發生首例電子煙致死案例,美國伊利諾伊州衛生官員宣布,一名成年人吸食電子煙,患上嚴重的呼吸道疾病後不治身亡。伊利諾伊州衛生主管單位認為,這可能是美國境內第一起電子煙致死案例。
當下,從美國到北歐,從杭州再到深圳,越來越多的電子煙禁令出台,不僅讓人們陷入思考:既然危害極大,為何電子煙仍暢銷於市場?
3.資本灌溉,野草橫生
資本往往是嗜血的。
受利潤驅動,國內電子煙產業發展呈井噴之勢,被媒體渲染為新一處投資風口。
源碼資本、IDG、同創偉業、真格基金等頗有名氣的創投機構爭先佈局電子煙,資本巨頭的進入也加速了RELX悅刻、愛卓依IJOY、gippro等企業的飛速擴張。據TechWeb從企查查獲得的數據統計,2019年,僅僅是電子煙初創公司(註冊至今不超過3年),就總計拿到了千萬、億級融資。
一次次輸血,讓電子煙市場找到了自信。
不久前,羅永浩在離開錘子科技後打算另起爐灶,隨後加入小野科技做上了電子煙生意。
拿到錢後,老羅等人甚至花上千萬請來陳冠希做為產品代言人。
利用明星效應,圈粉、賣菸、變現:老套的互聯網營銷在羅永浩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不愧曾是成都最燙手的政府投資對象。
另外,也有傳言稱,出局後的原魅族CMO李楠,離開老東家後,重新選擇職業方向,悄悄加入了某電子煙初創公司。
兩位“跳槽者”不約而同入局電子煙,再一次應證了電子煙產品更偏向於營銷手段,而不在於產品本身有多少技術含量、有多少安全保障。
據IT時報報導,電子煙上市前做一套美國FDA認證需2500元,歐盟CE認證要貴一些,8800元一套。
“一套房錢,就可以做一個電子煙品牌,拿下每年上百萬營收,毛利60%打底。”據另一位有關人士描述。
繼而受電子煙市場“低投入、高回報”特性的吸引,越來越多的創業者、投資者想撈一把“快錢”。
A股上市公司億緯鋰能提早佈局,購入麥克韋爾股份,2019年上半年預計僅投資分紅一項就有4.5~5億元人民幣。
據統計,中國目前擁有世界上最大的吸煙群體,新型煙草無疑是一個萬億級市場,主打潮流和戒菸標籤的電子煙吸引了眾多玩家入局,在資本大鱷們追逐風口的路上,也讓中國成為全球電子煙90%的生產“基地”。
所以,關乎消費者健康的產品標準亟待出台,國家層面的監管短板更是需要完善。
4,煙霧散盡,路在何方
產業突飛猛進,法規逐步出台。
自“3·15電子煙”新聞公開後,2019年7月,國家衛健委召開新聞會,強調將加速出台電子煙監管法規,針對電子煙健康性、安全性,以立法的形式對廠商及其產品進行合法合規性進行研究。
這意味著,電子煙的管控將從消費者入手,落實此前難以定性的電子煙監管的空白。
此外,電子煙消費者已經下沉到青少年層級,監管部門應向學校、未成年出入場所及周邊的銷售進行監管。
最後,對於上癮物質“尼古丁”含量的界定目前並不清晰,消費者對2.8%、4.8%等數字並不敏感,甚至沒有判斷能力,電子煙相關廣告法也亟待普及。在此希望相關部門能夠盡快針對電子煙產業及時出台相關法規,讓產業正向發展,而不會受資本驅使,劣幣驅逐良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