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應用在亞洲“井噴”:遊走在便利與扼殺競爭之間
《日經亞洲評論》刊文稱,微信在中國的成功啟發了亞洲公司開發屬於他們自己的一站式應用,引發了地區性“超級應用”現象的發生。但是,超級應用在給消費者帶來便利的同時,也被指責扼殺了競爭,其運營方不允許其他應用對自己發起挑戰,例如微信就曾暫停抖音等短視頻的直接播放功能。
以下是文章全文:
邁克爾·徐(Michael Xu)著了迷。就在他於2017年回中國探親後不久,這位多倫多遊戲開發者決定再次飛躍大半個地球,到中國學習如何為微信開發遊戲。
“微信在中國太受歡迎了。”他在接受通過微信進行的採訪時是這麼說的。這位28歲的華裔加拿大人被他的親戚使用微信支付賬單、聊天、叫外賣所折服。“就連我88歲的爺爺都能熟練使用微信,”他說,“爺爺一直使用微信給我打電話,分享照片和文章。”
因此,當邁克爾·徐在去年決定發掘中國遊戲市場時,他的第一步就是在上海參加微信程序課程。“所有中國人都已在微信上,”他表示,“和要求用戶下載另外一款應用相比,在微信上玩我們的遊戲要遠遠容易得多。”
他的策略彰顯出了微信的絕對實力。微信由騰訊控股公司開發,擁有逾11億用戶,大多數在中國。如果把美國應用WhatsApp、Apple Pay、Uber、Facebook、Expedia以及其他應用整合一個,它就是微信。微信的成功啟發了亞洲公司開發屬於他們自己的全能應用,引發了地區性“超級應用”現象的發生。
超級應用從中國走向亞洲
儘管沒有人計算過亞洲超級應用的確切數量,但是它們正在遍地開花,包括了一些亞洲最偏遠的角落。緬甸在2000年才通網,但是已經擁抱了一款越南開發的應用Zalo。Zalo最初是一款聊天工具,很快將提供購物和電子支付服務。在印度,企業集團信實在今年稍早時候宣布,將推出一款內置100種服務的應用。
“在亞洲,超級應用已經成為了一種做生意的方式。”矽谷風投公司500 Startups駐新加坡普通合夥人夏爾馬·哈納(Vishal Harnal)。
這一現象能夠追溯到新興經濟體的形成恰逢智能機開始流行之際。亞洲新興市場的數百萬人錯過了PC時代,但是直接來到了智能機時代,使用應用是他們的第二習性。
與此同時,價值數十億美元的應用市場已經引發了激烈競爭。中國工信部的數據顯示,單是在中國,應用數量就超過了400萬個,而且還在增長。分析師指出,對於企業來說,超級應用幫助他們在海量軟件中吸引用戶,並牢牢鎖定。
雅加達顧問阿姆利亞·阿雲寧亞斯(Amalia Ayuningtyas)就是一個生動的例子。她最初下載印尼超級應用Go-Jek主要是為了打摩的,希望快速度過交通高峰期。但是在Go-Jek代金券的吸引下,這位27歲的顧問很快就嘗試了Go-Jek的其它功能,
亞洲的超級應用
現在,阿雲寧亞斯使用移動錢包GoPay為打車付款,使用外賣服務GoFood訂餐,通過快遞服務GoSend發文件。有時,她還會通過GoMassage預訂按摩,通過GoClean安排家務。當話費餘額所剩不多時,她會使用GoPulsa充值。
“我就是為Go-Jek而生。”阿雲寧亞斯表示。她補充稱,自己近20%的月消費都是通過Go-Jek完成。
Go-Jek首席技術官阿傑·戈爾(Ajey Gore)近期在香港舉行的一場會議上表示,Go-Jek隨時都要處理250萬次用戶請求,這源於其平台上仍在不斷增長的21項服務。“一旦你有了這種規模,你就能做任何事情。”戈爾表示。
超級應用扼殺競爭?
不過,行業在享受超級應用帶來便利的同時可能也要付出代價。一些專家警告稱,超級應用的崛起阻礙了線上競爭和創新。
對於超級應用來說,在一個平台上銷售多款服務降低了成本,使得對手難以參與競爭。2016年,在Go-Jek及其主要新加坡對手Grab將服務擴大到外賣後,德國主要外賣公司Foodpanda關閉了印尼業務。
今年稍早時候,新加坡外賣公司Honestbee也決定在戰略評估期間停止外賣業務。
Honestbee據稱尋求將其外賣業務出售給Go-Jek或Grab,但不予置評。
投資者也注意到了這一點。“中國風投圈裡有這麼個笑話:如果有一款用於4G環境的消費者應用,它可能不值得我們關注,”一位北京主要風投公司的投資者稱,“無論如何,它都無法在與微信、支付寶競爭時存活下來。這些巨頭已經十分強大,控制了許多領域的入口。他們正變得越來越強大。”
許多情況下,消費者幾乎是被迫使用一些超級應用,不管喜歡與否。在支付寶的誕生地杭州,許多餐館、咖啡館以及超市只接受支付寶。同樣地,很少有人會在中國開會時帶一疊名片,他們只是彼此加個微信。
網約車Go-Jek司機送外賣
上海科技諮詢公司China Channel董事總經理馬修·布倫南(Matthew Brennan)認為,有三分之二的中國人已在使用微信,微信已變得如此無所不在,以至於它已變成了一項“公用事業”。
“它就像你的手機號碼、水、氣和電。”布倫南稱,他就擅長微信營銷。
雖然現在已經廣受歡迎,但是微信依舊處於擴張模式。騰訊向企業和開發者發出了一個難以決絕的邀請:他們可以為微信開發小程序,這要比傳統應用開發地更快、成本更低。
“一個常規應用通用需要一整支團隊花費一周時間開發,”上海編程培訓學校沃耕(Le Wagon)主任胡斗南(Dounan Hu,音譯)稱,該學校教開發者在微信內開發,“但是有了小程序,一兩個人在一天內就可完成。”
胡斗南稱,套用支付、聊天等現有功能讓小程序的開髮變得容易得多。
騰訊創始人馬化騰曾在去年11月表示,自2017年騰訊允許開發小程序以來,微信上部署的小程序數量已經超過了100萬個。支付寶也在去年推出了自主小程序平台,宣布已在前四個月吸引了逾10萬個小程序,每天增加近850個。
北京大學投資學教授杰弗裡·湯森(Jeffrey Towson)把超級應用比作是貴重的房地產。“所有人都得經過他們,”他說,“如果你想賣東西,你可以把應用安裝在人們的手機上,祝你好運。要么你就在微信上裝一個小程序。他們都是開啟你數字生活的有效途徑。”
但是,一些人辯稱,問題是他們可能同時也為其他人關上了大門。“問題是,超級應用是否會終結競爭,就像我們看到許多其他公司已經做得那樣。”
騰訊與阿里的潛規則
目前,開發者和分析師認為騰訊和阿里在運用各自實力時依舊保持自律。雙方基本上都允許所有人加入他們的小程序系統,向企業收取的費用“幾乎可以忽略”。然而,行業還有一些潛規則。
例如,微信上的電商不能接受支付寶付款,反之亦然。此外,小程序運營商預計不能與平台發生競爭。去年,騰訊暫停了微信上多款短視頻應用的直接播放功能,包括主要競爭對手抖音。
儘管騰訊將這一決定歸因於監管部門對於不良社交媒體內容的整治,但是抖音母公司字節跳動創始人張一鳴指控騰訊是在尋找理由屏蔽抖音。騰訊則反過來指控張一鳴“誹謗”。
反競爭做法拉響的警報正促使行業內部人士作出回應,他們辯稱超級應用無法像傳統商業那樣殺死對手。“我倒希望這麼簡單。”新加坡風投基金Openspace Ventures聯合創始人、Go-Jek投資者吳永賢(Hian Goh,音譯)表示。
有觀點稱,超級應用會扼殺競爭,就像地產大亨拒絕向對手出租一樣。對此,吳永賢進行了駁斥。“在數字世界,打造競爭、建立分銷網絡的可能性遠遠大於現實世界,”吳永賢表示,“只因為這些應用具有主導力量,創新就會被扼殺?我並不認同這種觀點。即便有,創新者也會變得更有進取心。”
誠然,騰訊的舉措似乎對抖音的傷害並不大。市場研究公司Sensor Tower的數據顯示,今年1月份,抖音海外版TikTok的下載量超過了Facebook及其Instagram。市場研究公司CB Insights的數據稱,字節跳動的估值約為750億美元,超過了WeWork、Airbnb以及SpaceX成為全球最具價值的創業公司。
擺脫依賴
與此同時,協助推動微信崛起的企業也證明,他們不一定要死守微信。布倫南正在寫一本關於超級應用的書。他表示,中國網約車巨頭滴滴出行過去依賴微信吸引乘客,現在大約90%的訂單都是通過自主應用獲得。滴滴獲得了騰訊的投資。
“他們想要直接接觸用戶,”布倫南表示,“否則,他們的業務就面臨風險。”
加拿大遊戲開發者邁克爾·徐表示,他仍計劃在微信內開發小遊戲。但是,他也制定了一個備用計劃。
“我們也將在Apple Store、Google Play以及其他許多平台上推出我們的遊戲應用,”他表示,“微信是一個很棒的渠道,但是我們不應該依賴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