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在海蝸牛粘液中發現了新的抗癌化合物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自然界充滿了潛在的抗癌殺手,在科學家尋求靈感的所有物種中,不起眼的蝸牛繼續提供物品。例如,科學家此前在蝸牛捕食時產生的毒液中發現了胰島素分子結構,其藥效好於人工胰島素。現在研究人員發現了另一種來自澳大利亞海蝸牛腺體的抗癌化合物。
這項研究由來自澳大利亞弗林德斯大學,南十字星大學和蒙納士大學的科學家領導,他們正在調查白色海蝸牛分泌到其卵上的抗菌物質的構成,以保護它們免受富含細菌的海洋環境的影響。
這些特性導致科學家懷疑蝸牛的紫色粘性物質可能含有化合物,這些化合物也可能有助於與癌症作鬥爭。他們進行了實驗,將該物質的提取物暴露於人類癌細胞系,並發現化合物確實導致了癌細胞的死亡。
“我們能夠分析一個長期的結直腸癌模型,”弗林德斯大學分子生物學教授、研究作者Catherine Abbott解釋道。“這意味著我們能夠證明提取物中的一種化合物6-Br能夠減少腫瘤。在此之前,我們只看到了在對結腸細胞造成DNA損傷後6小時後它們的影響。“
科學家隨後通過先進的質譜分析證實了這些化合物活性的長期觀察結果並進一步探討。這使科學家能夠實際跟踪化合物6-Br在口服給藥後如何通過小鼠模型向腫瘤移動。“我們能夠證明6-Br及其代謝產物存在於胃腸道中並被輸送到形成腫瘤的結腸,” Abbott表示。“這方面的突破表明,這種專門的質譜技術可用於追踪口服藥物從胃到糞便的命運。”
這種方法的一個方便的副產品是能夠密切關注可能產生毒副作用的代謝物。該團隊測試了該化合物的幾個版本,該技術已經幫助他們找到最有前途的途徑。“我們用合成的6-Br和含有天然6-Br的粗提物處理動物,”Abbott解釋說。“我們認為有毒代謝物來自提取物中發現的另一種化合物,因此當我們使用合成的6-時沒有觀察到這種6-br的代謝產物似乎沒有毒性,因此合成是一種很好的先導化合物,可用於進一步開發。”
這項研究與澳大利亞伍倫貢大學科學家在2016年進行的另一個項目之間存在相似之處,該大學的科學家們發現了海螺中的一類新分子,這些分子對抗已經對化療藥物產生抗藥性的癌細胞特別有效。
與該研究一樣,要將這種化合物轉化為臨床用抗癌藥物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但早期的研究結果顯示其很有希望。根據世界衛生組織的數據,結直腸癌是癌症相關死亡的第二大原因,2018年有86.2萬人死於結直腸癌。“我們對這些最新結果感到非常興奮,並希望吸引一家製藥公司的投資來開發新藥,以減少結直腸癌腫瘤的發展,”Abbott說道。
該團隊在《科學報告》雜誌上發表了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