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學裝機翻車雷區太多教你用啥工具能避坑
歡樂的時光總是過得特別快,又到了時候和暑假說拜拜。不知不覺又迎來了開學季,各位同學們都睡醒了嗎?該上學了!在開學季,很多學生朋友都會去購買一部新電腦,特別是剛剛經歷完高考、步入大學校園的學子們,很有可能就會在此時購入一部陪伴你過足四年校園生活的電腦。
而購買電腦特別是DIY產品,往往都存在翻車的風險,要如何才能避免踩到雷區?這一直是個值得深究的話題。
經過多年的發展,DIY又誕生出了很多種玩法。例如不少朋友會選擇購買DIY整機,或者去閒魚淘二手件等等。
而相較於購買靠譜的自營DIY硬件自己組裝,這有增添了額外的風險——DIY整機的用料、二手件的質量都難以保證。借助一些更專業的工具,可以規避一些硬件上的雷區,這就和大家簡單說說吧。
系統雷區:拒絕Ghost和來歷不明的系統
雖然本文的主要內容和硬件鑑別有關,不過首先跟大家強調的仍是系統的安裝——如果系統本身就不靠譜,你很難鑑別電腦存在的是軟件問題還是硬件問題。
目前不少DIY整機會預裝系統,很多朋友則習慣使用Ghost來裝系統。而由於你無法確保這類系統的來源、封裝,在使用中電腦很容易有各種奇怪的小毛病。
例如,如果系統安裝不當,而電腦又使用SSD,那麼可能會遭遇4K對齊的問題。
如果SSD的分區並非4K對齊,性能會嚴重下滑;又例如,如果你使用了老舊的MBR分區表而非新的GPT分區表,那麼可能會對UEFI、大硬盤存在兼容方面的問題;更別說來歷不明的系統可能會封裝一些流氓軟件、惡意代碼,頻頻卡頓藍屏可能是家常便飯。
利用AS SSD Benchmark可以觀察4K是否對齊和測試性能,可見4K未對齊SSD的性能會大幅下滑
因此,無論是購買DIY整機還是自己組裝電腦,筆者都建議使用純淨的官方Windows鏡像,自己重裝一次系統。那麼裝系統的步驟有什麼?這就來介紹一下。
首先,我們先下載純淨的Windows系統鏡像,筆者推薦到“MSDN I Tell You”這個網站下載。
SDN I Tell You
該網站收錄了各版本的Windows官方鏡像,選擇所需要的下載即可,建議安裝最新版的64位Windows 10。
接著,使用UltraISO這款小工具,把鏡像製作稱為U盤安裝盤。
插入U盤後,使用管理員權限運行UltraISO,接著利用UltraISO打開Windows 10官方鏡像。
然後,點擊UltraISO的“啟動”,打開“寫入硬盤映像”功能,在“磁盤驅動器”中選擇剛剛插入的U盤,然後寫入即可。完成後,系統U盤安裝盤就製作完成了。
使用“寫入硬盤映像”功能
完成Windows安裝U盤製作
之後就可以開始系統安裝了。只需要在主板BIOS中將啟動盤設置為U盤,即可開始安裝系統。
這裡建議使用Windows安裝程序將原先硬盤的分區抹去,然後再分區。如果你安裝的是Windows 10,這樣就可以確保使用了GPT的分區表以及進行了4K對齊。
最後,等待Windows 10安裝完成即可。由於驅動匱缺,第一次進入系統可能會出現畫面模糊、拉伸等情況,不必擔心,Windows 10會自動在線為你配齊硬件驅動,耐心等待即可。
顯卡雷區:鑑別礦卡和假顯卡
顯卡可謂是最容易出問題的硬件之一了,一來顯卡故障率本來就在各類硬件中偏高;二來由於之前的挖礦潮,不少挖過礦的嚴重老化的顯卡流入市場,這類礦卡壽命所剩無幾;三來顯卡它其實是可以造假的!
通過刷BIOS,顯卡能夠“變成”不一樣的型號,但性能卻基本沒有提升。JS們經常用低端顯卡冒充高端顯卡售賣,如果你購買整機或者二手件,在顯卡這塊值得多留意。
如何鑑別顯卡是否靠譜?如果想要鑑別礦卡的話,靠軟件是無能為力的,只能根據經驗來觀察顯卡的外表。
礦卡由於長期工作在高負荷的環境下,熱管、電氣元件容易老化,如果你看到一張顯卡熱管氧化明顯、PCB背後GPU核心位置的電容明顯發黃,那麼這張卡很有可能是一張礦卡。
那麼假顯卡又要如何鑑別呢?通過GPU-Z,我們能夠得出一張顯卡的真相。就算JS通過刷BIOS篡改了顯卡型號,但它的規格和BIOS版本是對應不上真正的型號的。而GPU-Z,可以將這些大白於你眼前。
在GPU-Z中,我們可以看到顯卡的型號、流處理器、頻率、BIOS版本等參數。
如果某張顯卡通過刷BIOS偽裝型號,那麼它的參數往往會對不上。
例如流處理器的數量,當你看到一張只有192個流處理器的GTX 1050Ti時,這妥妥的是一張假卡,要知道真正的1050Ti擁有768個流處理器;再看它的核心代號是GF116,佐證了這顯卡的真身應該是一張GTS450。
新版的GPU-Z還可以直接告訴你這張卡是否造過假,可謂是非常貼心了。
當然,GPU-Z也並非萬能,對於一些新顯卡它可能會鑑別失誤。例如RX 5700可以刷RX 5700XT的BIOS,但GPU-Z並不能識別兩者之間的區別——無論是5700還是5700XT,都會顯示2048個流處理器這樣的錯誤參數,頻率也並不正確。這種問題,只能等待GPU-Z更新才能解決了。
內存雷區:小心低劣顆粒
內存是否靠譜,直接影響到電腦的穩定。而挑選內存可不僅僅是看牌子即可,不同內存更本質上的區別在於顆粒。
世界上絕大多數的PC內存,顆粒都來自於三星、鎂光和海力士,不同的顆粒也擁有者不同的品質——例如大名鼎鼎的三星B-die,超頻能力非常強,深受DIY玩家的喜愛。
但是我們平時選購內存,所買到的只是某品牌某系列的內存條產品,某款具體的內存產品,上面用的顆粒隨著批次的變化,可能會有所不同。
你購買某款內存產品,可能無法確定它所使用的是怎樣的顆粒。
一般而言,如果通過正規渠道購買大牌子的內存條,顆粒品質不會有什麼大差錯。
但如果你是淘二手或者是購買小品牌(某些DIY整機就很喜歡用奇怪的品牌),內存顆粒就很值得注意了——這些內存的顆粒可能是打磨過的不合格品(白片甚至黑片),別說超頻,穩定性可能都堪憂。
借助“Thaiphoon Burner”(俗稱颱風),即可大致鑑定內存使用怎樣的顆粒。
颱風可以讀取內存的SPD信息,結合自帶的數據庫,從而判斷內存的種種信息,包括內存品牌、顆粒製造商、顆粒型號等等。
如果你發現颱風顯示內存顆粒製造商為“Spectek”(這是鎂光的子品牌,負責處理、分銷無法通過鎂光質量標準測試的顆粒,但也能達到一定標準),或者無法判斷內存顆粒的製造商,那就得長個心眼了。
大廠的內存條有比較嚴格的質控,雖然可能為了成本會縮水使用Spectek等次一級的顆粒,但品質大致上仍可以放心;但如果是小廠出品,質量就很難保證了,能退的就退吧。
SSD:非正片顆粒有雷
近年來SSD迎來了大爆發,而這也的確是可以讓體驗質變的硬件。不過SSD也存在很多貓膩——和內存類似,SSD的質量關鍵也在於顆粒。
和內存使用Spectek顆粒仍差強人意不同,選購SSD應該對顆粒更加嚴格——內存不穩定最多死機,SSD掛了數據可就沒了。
一般來說,選購SSD只建議購買三星、鎂光、閃迪、海力士、東芝、英特爾等原廠正片顆粒的產品,如果SSD使用Spectek白片甚至黑片,那品質就很難保障了——白片、黑片都是無法通過原廠測試的產物,一般來說更適合用來做U盤等負荷不大的存儲產品。
要如何鑑別SSD使用怎樣的顆粒?品牌是關鍵。如果購買的是可以自產顆粒的品牌,那麼顆粒品質可以放心。
但很多朋友會去購買DIY整機,裡面的SSD品牌聽都沒聽過,這風險就比較大了。
買SSD之前要盡量找拆解圖判斷內在所使用的顆粒,如果找不到SSD拆解圖,無法判斷使用什麼顆粒,那麼有一個不靠譜的方法,就是藉助SSD-Z這款小軟件。
首先需要說明的是,SSD-Z的顯示並不十分準確,它只是根據自己的數據庫判斷,且這款軟件很久沒更新了(最新一版於2016年發布),因此僅能作參考。SSD-Z能夠顯示關於SSD的種種信息,在“NAND”一欄,則可以看到SSD用的是怎樣的顆粒。
如果發現無法顯示,那就可得留個心了,雖然不一定是SSD有問題,但如果SSD本身品牌就很奇怪,那多半不是什麼好顆粒。
SSD-Z中還有另一個數據值得關注,那就是寫入量。我們知道閃存的壽命是和擦寫次數是息息相關的,目前主流的TLC壽命大致為500~1000次擦寫。
在SSD-Z中,可以看到SSD總計有過多少寫入量,可以將寫入量除以SSD的容量,知曉SSD已經歷過多少次擦寫。
這一方面可以看到賣家是否用二手以次充好,另一方面如果你購買二手的話,也可以大致判斷SSD的壽命。
HDD:規避SMR疊瓦式硬盤
HDD是很成熟的產品了,但近年來一些新技術的採用,反而造成了用戶體驗的下降。
例如SMR疊瓦式硬盤,通過加密磁道密度來提升容量。然而由於疊瓦式的構造,磁頭在寫入數據時需要先把原先的數據擦除,這對於響應本來就慢的HDD來說,會在速度方面造成明顯的負面影響。
隨著硬盤越裝越滿,卡頓等現像也會越來越頻發。
換言之,如果能不買SMR硬盤,那就盡量不買。
要如何鑑別HDD是不是SMR?可以通過CrystalDiskInfo、HDTUNE等軟件來簡單判斷,下面以CrystalDiskInfo為例。
CrystalDiskInfo經常用於檢測SSD,不過它也可以用於顯示HDD的一些信息。通過CrystalDiskInfo,可以看到HDD支持的NCQ等特性,如果你發現HDD竟然支持Trim,那這款HDD很有可能就是SMR硬盤。
由於SMR硬盤數據需要先抹除再寫入的特性,平時需要做垃圾回收,Trim指令可以提高垃圾回收的效率,因此支持Trim指令也就成為了SMR硬盤的特徵。
不過,也未必所有SMR硬盤都支持Trim,最靠譜的避雷方法還是購買之前,先查詢具體型號的硬盤是否屬於SMR,一般來說西數和希捷的大容量HDD會更多使用SMR,而東芝的HDD仍在堅持使用垂直式PMR技術,大緩存如256M緩存的HDD也多是疊瓦式SMR,大家購買之前可以多留意。
AIDA64:靠譜的整機檢測工具
上文介紹了一些近年來容易踩到的裝機雷區,以及相關的軟件簡易鑑別方法。不過電腦總是會裝起來的,要如何看整機的硬件信息?
不少朋友會選擇簡單易用的一些國產軟件,還可以跑個分。但這類工具並不夠靠譜,想要檢測整機硬件信息的話,AIDA64會是更專業的選擇。
AIDA64已經有很多年曆史了,它叫過好幾個名字,例如AIDA16、AIDA32、EVEREST等等。
通過它,你可以查詢到很多關於硬件的詳細信息,例如主板型號、BIOS版本、內存顆粒等等,比較可貴的是它還能較為精確地監控頻率、電壓、溫度等硬件運行狀態,結合自帶的烤機功能,很容易就能測試出整機的穩定性。
AIDA64主界面
可以烤機測試穩定性
AIDA64的專業也體現在豐富的性能測試項目當中。
和一般籠統給一個跑分的其他軟件不同,AIDA64可以對CPU進行很多專業的專項測試,例如CPU Queen可以測試CPU的分支預測性能、CPU AES測試CPU的加密解密性能,還有諸多項目可以測試CPU指令集例如FMA、AVX的性能等。
AIDA64還提供了內存測試工具,如果你調節過內存參數,可以用AIDA64來測試內存的帶寬、延遲等等,對於銳龍Zen2這種存在內存同步、異步模式的平台來說,這點還是很有價值的。
當然,如果你不是一個玩得非常深入的DIY玩家,AIDA64所呈現出的詳細硬件信息,和豐富的測試項目,也可以讓你更多地了解DIY硬件。無論如何,AIDA64是當前最好的整機綜合檢測工具,用它總比用其他軟件要放心很多。
總結
電腦DIY存在很多樂趣,也存在風險。如果你想要購買到靠譜的電腦,不妨參考一下本文吧,希望能夠幫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