買下“待售”兩年的家樂福中國蘇寧下了一步怎樣的棋?
家樂福出人意料地“委身”蘇寧了。2017年底,家樂福宣布和騰訊、永輝簽署戰略合作意向書時還表示,仍將是中國區業務的最大股東。時過境遷,18個月後,零售業的不景氣直接反應在估值和出讓比例上,作價60億,蘇寧用48億買下家樂福中國80%的股份。
儘管是大手筆出資,但蘇寧的這筆交易並不虧。作為對比,目前永輝超市的總市值為1015億元,接近家樂福中國估值的17倍。
從財務數據上看,在股權價值/收入倍數這一指標上,相比於行業平均值的0.88和中位數0.70,家樂福中國0.2的數據被嚴重低估。
另外,除了家樂福這個零售業的“大IP”以外,其快消品類目下從自有品牌研發到供應鏈選品的一整套流程,擺在眼前的3000萬的會員體系和近300億營收,以及覆蓋全國的物業資源、倉儲、物流能力也統統被蘇寧收入囊中。
一路狂奔的“接盤俠”?
歸屬於所有者權益為-19.27億,2018年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5.78億,進入中國市場24年後,家樂福交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不能再拖了。面對一推再推的騰訊、永輝,急於脫手的家樂福總部和準備“大展鴻圖”的蘇寧一拍即合,即使是被“賤賣”。至此,傳統大型零售商的選邊站隊基本完成:高鑫零售已經歸於阿里,“京騰系”有沃爾瑪、永輝,蘇寧則入主家樂福。依靠這次收購,蘇寧拿到了佈局全品類零售商超的頭部入場券。
2017年底,蘇寧啟動智慧零售大開發戰略,“兩大兩小多專”的全品類、多業態的產業佈局,未來3年蘇寧互聯網門店拓展到2萬家、2000萬平方的目標,讓蘇寧的步伐走得更為急切:銷售渠道要從一線城市滲透到鄉鎮市場,涉及範圍要從核心商圈覆蓋到居民社區,銷售商品也要從家電3C延伸到母嬰、快消、百貨、家居、生鮮、汽車等全品類。
從線下到線上再到線上線下的O2O融合,蘇寧在10年之內經歷了幾次“轉身”,野心也從3C、數碼擴展到了全品類。儘管蘇寧在老本行電器上有著得天獨厚的線下渠道優勢,但全品類尤其是快消品卻有著完全不同的生存邏輯。商業世界中,當自身業務發展追不上宏大規劃時,投資併購是最佳的解決方案。
為了實現“大躍進”式的目標,蘇寧早在今年年初就完成了第一筆大額收購:2月12日,蘇寧以不超過39億元的手筆收購萬達旗下37家百貨。而在3個月之後,萬達百貨被納入“兩大兩小多專”的體系,正式更名為蘇寧易購廣場。作為連業績都不再財報中單獨列出的“棄子”,萬達百貨在2015年一連氣兒關了56家門店,蘇寧買下萬達百貨之時,正值萬達業績有所回調,但在新零售愈演愈烈的情況下,儘管萬達百貨通過撤店盈利,但沒有科技基礎和新零售改造能力的萬達顯然不是其百貨業務的最佳歸屬。
而這次蘇寧收購家樂福中國,也是在眼看其中國區的業績走“下坡路”的檔口。不過此次收購家樂福與之前收購萬達百貨有所不同。從依舊保留20%的股份,以及蘇寧易購公告後續“風險”條例中的整合風險來看,家樂福似乎並不會如萬達一般丟掉姓名,但後續的企業文化的衝擊和規則的差異仍待磨合。
近些年來,儘管“新零售”的口號喊得震天響,但行業整體仍處在“開疆闢土”的時期。大規模的技術投入還沒能帶來相匹配的營收回報,傳統零售百貨卻難以大象翻身,狀況每況愈下。蘇寧開啟“買買買”模式,是“接盤”還是抓住了新零售的尾巴,還要看後續的更為重要的改造。但不得不說地是,蘇寧的業務鋪陳相較其業務體量來講顯得有些過於龐大。
二、買得起、養不起、輸不起
蘇寧表示,收購完成後,會對家樂福門店進行全面的數字化改造。同樣需要改造的,還有此前收購的萬達百貨,以及蘇寧自建和收購而來的大大小小的百貨、商超、便利店。
儘管此輪收購現金收購家樂福,顯示出蘇寧目前還具備不錯的現金流,但新零售改造以及後續的盈利要求,比資本層面的操作難度上了不止一個台階,所需要的投入更是有過之而無不及。
舉例來看,2017年1月,阿里巴巴啟動對銀泰商業的私有化,持股比例從32%增至74%並成為銀泰的控股股東。而後,阿里對銀泰進行如“舊城改造”一般的新零售規劃。私有化一年後,銀泰宣告自己成為互聯網百貨公司。最近,銀泰百貨交出了階段性的答卷:在僅有9家百貨同比銷售額超過20%的背景下,銀泰的年度同店銷售額增幅為37%,但這已經是新零售改造後的最好結果了。
同樣在被阿里以21.5億元收購32%的股份後,三江的新零售改造卻並不盡如人意。三江的門店大多數是社區門店,普遍存在面積小、設備落後的問題。從打電子標籤,到改造貨櫃,三江門店的改造過程繁瑣,投入巨大的背後,卻是2018年上半年公司扣非淨利潤同比下降22.25%的結果。儘管最新的財務結果顯示,發生於整個三江業務體系和門店的財務模型已經實現正毛利運營,但僅是這個結果顯然不能讓重金投入的阿里滿意。
阿里的改造在前,且線下佈局已耗資逾700億,蘇寧顯然難以拿出更多巨資投入跟進,而從技術方面考量,擁有云服務和一系列技術儲備的阿里在新零售改造上也顯然更勝一籌,但這些都不是致命因素,“輸不起”才是。
實際上,去年10月,為了減輕公司的業績壓力,蘇寧已經將虧損中的蘇寧小店從上市公司剝離,也就是說,無論是從業務還是資本方面考量,蘇寧本身都承擔不起長期虧損的局面。但從阿里的新零售改造經驗來看,改造成果卻難以立竿見影地顯現,甚至還會經歷一段客流量下降、持續虧損的陣痛期。
實際上,為了擴展智慧零售版圖,瘋狂開店的蘇寧的整體經營狀況並不健康,靠拋售資產和阿里“輸血”維持小虧和盈利的“假象”。從2014年到2017年,蘇寧扣非後淨利潤就一直是負的,並用了一些非經營性手段補充現金流。2018年,蘇寧的經營性現金流為-138.74億元,也是在2018年底,蘇寧全部拋出了阿里的股票,累計實現淨利潤高達141億元,但也僅僅補上了一年的虧空。
截止到2018年底,蘇寧擁有的貨幣資金總量為48.04億,主要來自於拋售阿里股票所得。也就是說,蘇寧對家樂福中國的收購,是靠賣阿里換來的,而此次收購後,蘇寧賬上的現金所剩無幾。現在的問題是,已經債台高築的蘇寧,靠什麼對現在已經打下的江山進行改造。是繼續發債,又或是,將買下的萬達商管送上市?
不知道,家樂福的虧損窘境是否能被蘇寧改寫,蘇寧又是否能藉家樂福拼起智慧零售的大版圖。蘇寧的零售帝國一直在斥重金、大跨步地建設中,但最終會建成什麼樣子仍有待觀察。
文| 搜狐科技尹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