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首台全自主超大直徑盾構機“振興號”下線
日前,國內首台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和多項國產核心零部件設計製造的超大直徑泥水盾構機“振興”號順利下線,標誌著我國成功打破國外技術壟斷,首次實現超大直徑盾構機關鍵技術自主創新。這台由中交集團所屬中交天和自主研發的超大直徑盾構機刀盤直徑達15.03米,總長135米,總重量達4000噸。
盾構機下線儀式現場。趙汗青攝
本報赴常熟特派記者 李司坤
下線儀式在中交天和機械設備製造有限公司常熟基地舉行,《環球時報》記者在現場看到,巨大的“振興”號雄踞車間中央,猶如一條鋼鐵巨龍,將車間內出席下線儀式的現場人員襯托得十分“袖珍”。
記者看到,“振興”號“正臉”是直徑達15.03米的刀盤,被塗裝成紅色,在刀盤正中央,畫有一隻憨態可掬的卡通大熊貓。《環球時報》記者見過多款盾構機,在刀盤上用不同顏色進行塗裝很常見,但在刀盤上畫上卡通形像還是首次見到。
工作人員告訴《環球時報》記者,大熊貓是中國的國寶,在“振興”號上畫上一隻大熊貓,象徵著這款盾構機如同大熊貓一樣,為中國所獨有。而“振興”號身上的“血統”和它的“獨門技能”也的確讓這一類比名副其實。中國機械工程協會掘進機分會秘書長宋振華告訴《環球時報》記者,“振興”號在國產化上相比以往國產盾構機有了較大突破,90%都是採用全國產化的零部件。“我國盾構機實際上就是從2009年左右開始發展起來的,”宋振華自豪地表示,“經過十年發展,(零部件)從以前90%以上進口,到現在已實現90%以上國產。”
除了超高的國產化率,“振興”號之所以能被冠以“國內首台”,還體現在它在多項核心技術上實現了突破。據中交天和黨委書記、董事長張伯陽在儀式上介紹,“振興”號上首次採用了自主研製的常壓換刀裝置、國際首創的全自動智能化管片拼裝技術、先進的智慧化遠程監控系統技術、獨有的綠色環保技術及泥水循環系統等自主核心技術,多項創新技術填補了國內空白。
擁有自主能力,其意義不光在於使得中國製造免於被“卡脖子”,在更多的時候,這使得我們的企業在面對外國廠家的“漫天要價”時,有了“坐地還錢”的底氣。“對於所有進口的工程機械產品來說,只要我國企業開始自主研發,哪怕只是研發通過還沒實現產業化,30%的價格就降下來了,”宋振華在採訪中進一步證實了這一說法,他說,“等到我們可以產業化了,價格可以降一半。”
“振興”號下線後,將服役於南京市和燕路過江通道工程,該工程被5位中國工程院院士和16名業內專家一致評定為目前國內難度最大的盾構隧道之一,是迄今為止長江上建造最困難的過江通道。而就是在這樣充滿極限挑戰的舞台上,“振興”號將與來自德國的海瑞克盾構機分兩條線同時施工。
事實上,不僅是在國內與外國同行同台競技,如今,國產盾構機還將越來越多地走向海外。2018年3月和9月,由中交天和自主研發、分別用於孟加拉國卡納普里河底隧道和印尼雅萬高鐵工程的兩台盾構機成功下線,刷新中國製造盾構機出口海外的紀錄。而在此次下線儀式上,《環球時報》記者還了解到,直徑8.98米的全斷面硬岩隧道掘進機(TBM)不久也將出口馬來西亞,用於該國東海岸鐵路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