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研製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重量不到180克
對於心髒病患者來說,可用於移植的心臟,來源不可靠,也很少。如今,這些患者有了另一種選擇,就是安裝神奇的人工心臟。這種被稱為“中國心”的人工心臟已經成功幫助好幾位心衰患者,重新過上了正常的生活。
我國已成功完成7例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手術
來自河北省唐山市的何鑫,今年29歲,他是一名心力衰竭患者。何鑫由於心臟問題,經常感到身體軟綿綿、沒力氣,有時呼吸十分困難,只能躺在床上休息。兩個多月前,何鑫在阜外醫院接受手術治療,安裝一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他也是該項目臨床試驗的第一例患者。何鑫說之前他走上二三十米就喘得厲害,現在走個千、八百米沒什麼問題,還可以自己上樓梯,不用人扶。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醫學科學院阜外醫院院長胡盛壽,就是給何鑫動手術的主刀醫生。他介紹,何鑫身體裡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是我國自主創新的人工心臟,各項指標都達到國際水平,被醫學界親切地稱為“中國心”。它不但填補國內人工心臟領域的空白,更為上千萬晚期心力衰竭患者重獲新生帶來希望。
統計數據顯示,我國目前至少有1000萬心力衰竭患者,是世界上擁有最大心衰患者群的國家之一。對於心衰患者的治療一般有兩種方法:一是心臟移植,我國每年可以提供移植的心臟僅有300顆左右,相較於上千萬的患者,這個數字幾乎可以忽略不計;第二種方法就是人工心臟。
蘇州某醫療器械科技有限公司首席執行官陳琛:這款我國自主創新研發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厚度只有26毫米,直徑50毫米,重量不到180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受關注的人工心臟。
陳琛是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研發的帶頭人,鑽研人工心臟至今已近三十年。2008年,陳琛成立公司,自主創新研製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
上世紀五十年代開始,人類開始人工心臟的研究,從最初模仿人類心臟結構的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到第二代的功能性人工心臟,再到現在第三代的全磁懸浮式人工心臟,每一次跨越都是一次巨大的科學創新。裝上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之後,患者就可以參加體育鍛煉了。
第一代仿生人工心臟
第二代功能性人工心臟
第三代全磁懸浮人工心臟
血泵是全磁懸浮人工心臟最核心的部分。研發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的一大難題,就是在保證血泵高效率運轉的同時,把血泵體積盡量縮小。
陳琛和團隊在研究中創造性地利用永磁鐵和電磁鐵的不同特性,通過“四兩撥千斤”的特殊調製方法,降低電磁鐵的體積和功耗要求,從而實現減小齒輪直徑,將血泵體積整體縮小。原來六七十毫米直徑的血泵,縮小到50毫米,厚度也減小到26毫米。
不僅如此,陳琛團隊還解決了第二大難題——血液相容性,他們讓血液高速通過血泵,並形像地比喻為“騙”過血液的識別,從而解決血栓的形成問題。這樣的設想,對血泵的生產工藝提出挑戰。陳琛說,他們對產品的密封性要求很高,相當於一滴水大小的空氣要想穿透到這個產品裡面,需要上百年的時間。
經歷千百次反复實驗、調試、檢測。2011年,陳琛團隊,自主創新研製出我國第一顆全磁懸浮人工心臟。該項目被國家科技部列入國家科研重點項目。
2013年,陳琛受邀去美國洛杉磯參加人工心臟國際專業會議,會場上,小小的“中國心”一露面,國外同行立刻知道,在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領域,已經殺出一匹中國黑馬!此後,陳琛團隊聯合心血管疾病國家重點實驗室等多個單位,將全磁懸浮人工心臟進一步改進、提升。2015年,一顆直徑50毫米、厚度26毫米、重量不到180克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研製成功。這顆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心”人工心臟,很快引來世界同行關注的目光。
陳琛
2018年11月,陳琛應邀參加在日本東京召開的第二十六屆國際機械循環學會會議,也是該會議26年來第一次有中國企業在大會上發言。
2019年,美國馬里蘭大學一篇公開發表的研究文章表明,與目前世界使用數量最多的兩種產品相比,陳琛團隊研製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主要數據都超過以往產品。
被稱為“旋轉式人工心臟之父”的美國教授Richard Wampler兩次來到陳琛公司參觀並留言:我對你們這麼一個非常了不起的裝置,表示興奮和敬意。
目前,我國自主創新研製的全磁懸浮人工心臟——中國心,已成功完成臨床試驗手術4例、人道主義救援手術3例,總共7例。而已經在人工心臟領域默默耕耘近30年的陳琛,最大的希望,就是通過不斷技術創新,給更多患者帶去福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