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蒿素研究獲新進展背後:多數生產企業銷售面臨下滑
作為青蒿素的發現者中國科學家屠呦呦,在青蒿素研究上又有重大進展。針對近年來青蒿素在全球部分地區出現的“抗藥性”難題,屠呦呦及團隊經過多年攻堅,在“抗瘧疾機理研究”、“抗藥性成因”、“調整治療手段”等方面取得新進展,並於近期提出了新的治療應對方案。與此同時,該團隊還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具有高變異性的紅斑狼瘡效果獨特。
瘧疾是當今世界上流行最廣、發病率及死亡率最高的熱帶寄生蟲傳染病,與艾滋病、結核一起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嚴重影響全球人民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三大公共衛生問題。自中國科學家屠呦呦發現青蒿素以來,青蒿素衍生物一直作為最有效、無並發症的瘧疾聯合用藥。屠呦呦多年從事中藥和中西藥結合研究,突出貢獻是創制新型抗瘧藥青蒿素和雙氫青蒿素。
然而,世衛組織最新發布的《2018年世界瘧疾報告》顯示,全球瘧疾防治進展陷入停滯,究其原因,除對瘧疾防治經費支持力度和核心干預措施覆蓋不足等因素外,瘧原蟲對青蒿素類抗瘧疾藥物產生抗藥性是當前全球抗瘧面臨的最大技術挑戰。
6月17日,在屠呦呦團隊青蒿素研究獲新進展消息傳開後,A股相關的上市公司如昆藥集團(600422.SH)、華潤雙鶴(600062.SH)等股價紛紛大漲,其中,昆藥集團更是漲停。
據第一財經記者統計國家藥監局官網上相關的青蒿素國產藥品批文情況,一共有20家公司擁有青蒿素原料藥或者製劑生產批文。其中,昆藥集團無疑是最大的贏家,公司及旗下子公司就佔了7個生產批文。
第一財經記者查閱部分企業相關青蒿素產品銷售情況後發現,總體上多數企業業績並不理想。
以昆藥集團為例,2018年,公司抗瘧疾類產品實現營業收入6.93億元,同比下降35.66%。公司解釋稱,抗瘧類產品銷售下降,主要是雙氫青蒿素哌喹片、蒿甲醚注射液及青蒿素銷售下降導致。
昆藥集團董秘辦相關人員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公司青蒿素產品銷售下降,也主要跟公司銷售地區瘧疾感染率在下降有關。
再如在新三板上市的青蒿藥業(870644)為例,公司是一家集青蒿素類複方製劑、中成藥製劑及各類浸膏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於一體的高新技術企業,業務區域主要在非洲、太平洋島國、東南亞及國內等地區。公司2018年年報顯示,公司實現營業收入9859.13萬元,同比下降10.66%。青蒿藥業在2018年年報中解釋稱,業績下滑主要係受到國際貿易形勢的影響,青蒿素抗瘧藥物的出口銷售有所下降。
同樣在新三板掛牌上市的同人泰(836978),是一家出口青蒿素原料藥企業。公司2018年實現青蒿素營業收入1700.49萬元,同比下降近五成,公司表示,主要原因係受青蒿素市場持續走低的影響,公司青蒿素銷量降低。2017年青蒿素銷售3.40萬公斤,其中:內銷青蒿素1.20萬公斤,出口青蒿素2.2萬公斤;2018年青蒿素銷售1.6萬公斤,其中內銷青蒿素1500公斤,出口青蒿素1.45萬公斤。
也有一些企業如楚雄雲植藥業有限公司雖手握青蒿素原料藥批文,但公司卻放棄生產。楚雄雲植藥業有限公司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透露,放棄的背後也是考慮到目前青蒿素整體市場規模有限。
“在抗瘧疾上,青蒿素的銷售市場主要在國外一些經濟非發達地區。瘧疾的發生跟衛生條件差有很大關聯,而中國早在上世紀80、90年代就消除瘧疾了,整體衛生環境條件較好。以我們為例,我們市場主要在國外。”青蒿藥業內部人士對第一財經記者說道。
值得一提的是,作為青蒿素的發明國,中國的青蒿素產業在國際上並沒有贏得與其相匹配的地位。曾有數據統計顯示,全球青蒿素市場被瑞士諾華集團、法國賽諾菲集團與印度的仿製藥藥企主導,中國的市場份額只有不到10%,甚至行業人士估計在3%~5%之間。
對於國內生產青蒿素產品的企業來講,青蒿素產品銷售要實現業績進展,開闢新的適應證無疑是較好的選擇。
此次屠呦呦團隊在攻堅“青蒿素抗藥性”難題的同時,還研究發現雙氫青蒿素對治療高變異性紅斑狼瘡效果獨特,目前已開展一期臨床試驗。昆藥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作為負責單位開展臨床試驗。
上述昆藥集團董秘辦相關人員也對第一財經記者表示,不同於抗瘧疾,紅斑狼瘡適應證的需求市場不僅僅局限於國外,還有國內市場。如果青蒿素在這塊研究上有新進展,可以擴大青蒿素銷售市場。
不過,上述紅斑狼瘡適應證的開闢也需要一定時間。昆藥集團方面預計藥物要上市的話,需要7~8年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