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賓長寧地震後這一幕刷屏上熱搜背後的公共預警系統了解一下
據中國地震台網測定:6月17日22時55分在四川省宜賓市長寧縣(北緯28.34度,東經104.90度)發生6.0級地震。四川、重慶、雲南多地震感比較強烈。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地震,市民提前61秒左右收到預警,實現“大喇叭” 倒計時,為大家及時疏散提供了寶貴的機會,事後預警系統的倒計時視頻在網上刷屏。
對此,網友表示,這樣的提醒相當及時,也是最近這些年大力推動防災減災的實質性成果。
據悉,此次大陸地震預警網給宜賓市提前10秒預警,給樂山提前43秒預警,給成都提前61秒預警。大陸地震預警網對主震後的餘震,包括6月17日23時36分四川宜賓市珙縣5.1級地震,6月18日00時29分四川宜賓市長寧縣4.1級地震等均成功預警。
地震預警的原理是什麼?
“地震預警”是指在震中正發生地震但還沒有對其周邊目標區域造成破壞前,利用電波比地震波快的原理,給目標區域提供幾秒到幾十秒的預警時間。
在可能發生地震的區域,提前安裝了許多地震傳感器。當地震發生時,震中附近的監測儀監測到地震波後傳給預警中心進行分析和處理,即刻計算出預警震級、烈度、震中位置等地震三要素,然後在破壞性地震波到達前通過電視和廣播等方式發出警報,是全自動秒級響應。
已有理論研究表明,預警時間為3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14%;如果為10秒,人員傷亡比減少39% 如果預警時間為20秒,可使人員傷亡比減少63%。
目前,預警系統的響應時間是6秒左右,比日本快了3秒多,未來一兩年,將通過技術的不斷提升,將這個時間縮短到3秒、2秒,這樣地震預警的盲區,即無法提前預警的震中區域範圍也會相應縮小。
社區、學校的地震預警是如何構建的?
記者了解到,近年來成都市將學校應用地震預警作為民生工程,並納入防震減災示範校“1341”工程標準化建設中,建立了防震減災科普教育基地,在示範學校建設中提出設防高一度、融入演練實踐教育、建設應急避難場所、建立地震預警終端等要求。成都高新區於2014年在學校範圍內安裝了地震預警系統,去年5月份在全區60個社區進行了安裝。
初步統計表明,此次長寧地震,宜賓市、樂山市、成都市、涼山州、德陽市、眉山市、資陽市、雅安市、雲南省昭通市等212所學校提前0秒-57秒發出預警,學校師生及時採取了避險措施避險,保障了學校師生地震安全。其中,成都市的180個學校提前收到預警。成都市101個社區提前57-68秒發出預警,市民及時進行了合理的避險。
如何分辨預警警報和普通警報?
地震發生時的第6秒,大陸地震預警網同步向政府和應急部門、場鎮、社區、學校、電視、手機和媒體等不特定公眾同步發出地震預警信息。達到烈度閾值的終端都發出地震預警警報或提示,沒有達到烈度閾值的終端按要求不發出地震預警。
記者獲悉,不同的地震烈度,發出的預警警報聲也不一樣,烈度小於4度的時候,發出的倒計時是“20,18,16”,如果烈度大於4度小於6度,發出的倒計時是, “20,嘀,18,嘀,16,嘀,如果大於6度的話,就是“20,嘀嘀,18,嘀嘀,16,嘀”。預警信息在震中開始震動、還未導致破壞時就已經發出去,因此不用擔心網絡堵塞導致預警無法發送。
大陸地震預警網覆蓋面積達220萬平方公里,覆蓋我國地震區人口90%,已成功預警蘆山7級地震、魯甸6.5級地震、九寨溝7級地震等52次破壞性地震。目前,通過各地政府的依法授權,電視地震預警延伸到四川所有地震區所有13個市州,覆蓋79個區縣,佔四川省地震區區縣60%,如果在四川安裝6000個傳感器,將做到地震發生時3.5秒內響應,有望建成全國最大的地震預警網。
利用這幾十秒的時間,
可以讓低樓層的學生衝出教室,
讓高樓層的住戶就近尋找躲避點,
讓高鐵列車緊急剎車,
讓電梯平層並打開電梯門,
讓大型基建設備啟動緊急預案……
許多網友紛紛表示預警系統很給力:
為長寧祈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