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行星研究顯示宜居帶可能比想像中要小
據外媒報導,美國加利福尼亞大學河濱分校的科研人員可能要給希望某天醒來能聽到在某個遙遠星球發現生命的你帶來一個壞消息。他們最新發表在《Astrophysical Journal》的研究論文指出,恆星周圍的可居住區域可能比之前認為的要狹窄得多。
據悉,這項研究不僅關注了可能圍繞某顆恆星運行的行星的表面溫度,還關注了特定的氣體濃度–這取決於恆星的強度和行星的位置。
由於地球是我們人類目前唯一已知存在生命的行星,所以我們要假設宜居行星擁有許多跟地球一樣的環境條件–比如液態水能夠流動和擁有一個保護大氣層的表面溫度。所謂的宜居帶指的是恆星周圍既不太冷也不太熱的區域,而在這個區域出現的岩石星球則進一步加大了那裡存在生命的可能性。
不過在最新的這項研究中,科研人員增加了一些決定該星球是否存在復雜生物體的額外標準。
研究合著者Timothy Lyons在一份聲明中說道,“想像一個’適合複雜生命居住的地帶’,它被定義為一個安全地帶,在那裡,有可能擁有支持我們今天在地球上發現的豐富生態系統。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像我們這樣的複雜生態系統不可能在傳統定義的宜居帶的大部分地區存在。”
針對這項研究,科研人員開發了一個計算機模型來模擬維持可居住性所需的各種氣體的水平。他們發現,行星外緣一個被我們稱為可居住帶的的區域需要大量的二氧化碳以此確保其保留了足夠的熱量來驅動水流動,然而達到這一水平的二氧化碳濃度實際上會讓動物生命中毒。
另外,像一氧化碳等其他可能大量存在於像TRAPPIST-1等系外行星宜居帶的氣體更不可能支持生命體了。
不過這並不是說就沒有處於環繞其他恆星完美位置的行星,而是外星生命可能比人們想像的要更難找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