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發現數百種醫療方法和程序根本無效
任何醫療產品或程序在普及之前,必須進行臨床試驗。但並非所有隨機對照臨床試驗都是在理想的情況下進行的,這些試驗可能存在道德上的不當行為(如財務壓力)以及設計缺陷,因此可能不會出現統計學上有意義的數據,這也就意味著:患者可能“無藥可救”或者“無法可醫”。
來自俄勒岡州健康與科學大學、馬里蘭大學醫學院和芝加哥大學的研究人員最近對全球領先醫學期刊3000篇論文進行了分析,研究發現近400個案例中的治療方法療效甚微,甚至沒有效果,需要逆轉。當高級臨床試驗與當前臨床實踐相矛盾時,就會發生醫療逆轉。該研究結果被發表在最新一期的期刊《eLife》上。
找出低價值的醫療實踐是降低醫療成本和確保公眾對醫學的信任的關鍵。研究人員希望自己的努力有助於減少這些低效或無效醫療方法和程序的應用。
這項研究幾乎代表了醫療保健所有學科的實踐,在與心血管疾病有關的程序中(佔400項無效措施的20%)發生逆轉的概率最高,其次是公共衛生/預防醫學和危重護理。
在干預類型方面,藥物最有可能被後期研究提出質疑(在3000篇文章中佔33%),其次是程序(20%),維生素/補充劑(13%), 設備(9%)和系統干預(8%)。
此前的研究表明,僅在醫保患者中就有許多人接受了後來被認定為無效的治療。在2014年一項針對26項通過醫療保險向老年人提供的低價值服務的研究中,僅在2008-2009年,估計支出就在19億至85億美元之間,其中25%的患者後來被發現治療無效或經濟效率低下。
醫療逆轉不僅限於醫院,還包括認知行為療法或正念干預等“行為實踐”,針灸等補充或非傳統實踐,omega-3脂肪酸和VA等膳食補充劑,甚至可穿戴技術等。因此,研究人員認為當前需要繼續對新的和既定的實踐進行隨機的臨床試驗,以評估其長期有效性和可重複性。其次還應該警惕在沒有良好數據的情況下倉促投入治療。一旦一種治療方法得到廣泛應用,人們就難以放棄它。(作者/良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