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報評李彥宏等落選院士:選上選不上都正常
近日,2019年中國工程院院士增選第二輪評審的候選人名單公佈,之前備受關注的數位知名企業家落選了。從年初開始,今年的院士增選工作就是大家關注的焦點——候選人名單中出現了多位企業出身的科學家已經是院士增選歷史上的重大變化,而商界名流是否應該成為院士更是成為全民辯題。
對於公佈名單,歡欣鼓舞者有之——“院士代表的是科學家在科研領域的最高成就,它不該成為社會名流的一種榮譽與身份,院士評選規則必須堅持公正性與合理性”;痛心疾首者有之——“這是學術小圈子和學閥們的又一次勝利,企業是技術創新主體喊了這麼多年,優秀的科技企業家為什麼不能當院士”。
其實,對於院士評審的結果,公眾當以平常心待之。
不管是中國科學院還是中國工程院,都只是學術組織,選得上也好,選不上也罷,都屬正常。選上院士說明其在某個領域、某個體系、某種規則下做出優秀的成績,但是沒選上並不代表不優秀,是不是?
中國有句老話,行行出狀元。每個人的努力、付出都會有回報,但並非只有一個標準。不是說院士厲害,就人人都要當院士,也不是說各行各業的人只有當上院士才是優秀。如果定位是企業家,那麼在商業上不斷開拓創新,成就偉大的企業,市場最終會回饋企業家們的付出,民眾對優秀企業家的敬仰、尊重並不比院士少。如果有志於從事學術研究,那麼學界也將有一套自身的評判標準,讓那些敢於創新、勇攀前沿的科學家們獲得應有的肯定。
企業家具有科學家的背景,在獲得市場肯定的同時想要獲得學術界的認可,這是一個好的開端。工程院這幾年也反復強調,要積極吸納長期奮斗在民企科研一線、符合條件、德才兼備的英才進入院士隊伍。這其中自然也有一套標準,比如企業是具有代表性的創新型企業,比如企業家是否具有科學家背景,是否真正從事了科學創新研究。
沒有獲得院士頭銜,不妨礙人們在各自的領域做出影響世界的偉大成就。評上了,點贊;沒評上,接受,都不是多大事。
李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