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5G不掙錢,還會有6G嗎?
5G的商用牌照正式發放之後,看到不少站在上帝視角的文章。批判發放的時機不對,分析產業即將面臨多麼嚴峻的困境。既然牌照已經發下來了,就要面對事實,與其坐而論道,不如起而行之。
魔咒背後的產業發展邏輯
最早的移動通信是模擬移動通信網,也稱為1G(第一代移動通信),那是有錢人才能享受的稀罕物,談不上產業規模和商業價值。
2G時代,開始是GSM和CDMA雙雄逐鹿,後來歐洲主導的GSM逐漸佔了上風,也造就了中國移動、英國沃達丰、西班牙Telefonica等一批巨無霸般的電信運營企業。
3G時代開啟之初,各個國家的運營商斥巨資購買牌照和頻譜,結果前期投入的巨大成本還沒收回來,4G就出現了。
4G時代最火的並不是電信運營商,豐富多彩的移動互聯網應用以及蘋果為代表的終端企業如日中天,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
於是就有這樣的說法:移動通信的奇數代會翻車,偶數代才會成功。
在這一”魔咒”的背後,有其合理的產業發展邏輯。
人向前行走時,總要先邁出一條腿。對於信息產業來說,移動通信的奇數代就是邁出去的那一步。
每一次奇數代的創新,源頭都是通信產業裡那一小批“聰明人”,他們在無人區探索,發現了潛在的需求,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設計,琢磨出這個世界需要的新型通信能力。
創新者不可能將新網絡設計得盡善盡美。對新系統新網絡的設想需要在建設、開發、使用過程中,不斷挖掘新的需求和新的問題,在實踐中逐步完善。最初是修修補補,再後來有些問題的解決就需要進行結構型優化調整,需要對原有的設計框架進行重構,最終以偶數代創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第一代移動通信希望滿足人們隨時隨地打電話的需求。
投入實際運營後,發現了很多需要解決的新問題。比如網絡容量和通信規模小,聯網漫遊能力差等。因此第二代移動通信標準中,在無線領域引入了TDMA和CDMA,大幅提升通信效率和容量;核心網獨立組網,從根本上解決聯網漫遊問題,再加上機卡分離等創新,基本上解決了人與人之間隨時隨地通電話的所有技術問題。
在進行突破性技術創新的時候,技術人員有時會假設其他條件處於理想化狀態,高估技術帶來的變化,低估了實現的難度。這種樂觀很容易傳導到營銷環節,從業者會對技術產生過高的期望,而等到真刀真槍建網的時候,才發現和預期嚴重不符。
第三代移動通信試圖解決人們對移動數據通信的需求。
在技術標準中,無線側考慮的就是更大的帶寬、更高的通信速率。在核心網增加了專用的數據通信網元設備和網絡。
相對於單純的話音業務,以互聯網為基礎的移動數據通信更加豐富多彩,因此3G的運營商信心滿滿,斥巨資買牌照,建網絡,然而鋪好的路上卻沒有車。實驗室裡想像的視頻通話等場景無法演化為“殺手級應用”,在缺乏智能終端和移動互聯網應用的情況下,單純的移動數據通信產生不了什麼價值,於是留下了“奇數代失敗”的印象。
雖然在電信運營商的眼裡,3G的價值不如預期,但是移動數據通信領域的突破讓更多的人看到了機會和空間,創新的速度、寬度、高度不斷提升。當移動通信網絡演進4G的時候,通信網絡架構的創新完善與產業周邊配套恰好同步,期望值也趨於理性,在資本的助力下,移動互聯網蓬勃發展,產業得出了“偶數代成功”的結論。
如果把時間週期拉得長一些,會形成這樣的共識:信息產業的發展速度超越所有人的預期。
在上世紀人們羨慕那些手握大哥大高談闊論的大佬時,不會想到短短幾年之後,幾乎人人兜里都放著一隻精巧的手機,可以隨時拿出來打電話、發短信。當拿著黑漆漆的蘋果機越獄安裝App Store的應用時,誰能想到如今的智能手機把這麼多的物件和功能集於一身,順帶著顛覆了一個又一個產業。
沒有奇數代的突破,就沒有偶數代的成功。一代一代技術的演進和迭代,不斷提升基礎通信能力,最終不僅實現了最初的設計夢想,還給行業、產業、世界帶來了意想不到的變化。
如今,5G來了,面向的是個人客戶之外更廣闊的行業市場——物與物之間的高速連接,低時延的特性以及切片網絡等特性,會與雲計算、人工智能等領域的發展相結合,給企業客戶和行業市場帶來巨大的創新空間,又將引領一輪新的產業升級。
但到底變化會從哪個領域發生,變化會有多大,5G現有的架構和能力能不能滿足,在2019年這個時點上,又有誰能說得清楚?
5G現在並不完美,但可以通過我們的努力讓他變得更好。要實現萬物互聯的理想目標,現在就一起出發吧。
沒有熬過奇數代的苦,就不能享用偶數代的甜
既然奇數代有這麼大風險,自然會有人想出這樣的點子:跳過奇數代,熬到偶數代,讓別人為試錯成本買單,等到成熟的時候再摘桃子。
歷史的經驗證明,在通信領域持這種投機心態的人很難成功。
上個世紀,中國移動還是中國電信的一部分。在模擬移動通信網的無線建設過程中,從站址的選擇再到無線網的維護和優化,光靠書本和設計圖紙搞不定。而對於乾擾、掉話等問題的解決經驗,也多是在實踐中逐漸摸索形成的。
模擬網的無線建設為2G時代打下基礎,在和聯通同步建設GSM的時候,中國移動建網速度快、維護能力強、優化技術高,這些能力最終轉化為在2G時代的競爭優勢。
到了3G時代,中國移動拿的是成熟度最低的TD牌照,不僅通信網絡產品不成熟,更致命的是缺乏終端等產業鏈的配套,與WCDMA相比差一大截。但中國移動並沒有放棄在3G上的努力,艱難地拉動產業鏈一起向前走。
等拿到4G牌照,中國移動一年翻身,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在產業鏈構建方面的積累。中國的信息產業是在4G的發展過程中逐漸走到世界前列的,其中不少是得益於中國移動在3G時代孤軍作戰打下的基礎和積累的經驗,這些經驗也成為中國移動在4G初期得以狂飆突進的競爭利器。
中國移動“偶數代成功”的背後,體現出通信產業的另一些規律。
電信運營商之間的競爭,總體看是同質化競爭。拿到同樣的牌照,由同樣的設備供應商供貨,在同樣的地域提供標準化的服務,看起來只好打價格戰了。
然而,通信網絡是在動態中不斷演進發展的。在這一過程中,往往先行者可以獲得先發優勢,並且有能力將先發優勢轉化為競爭優勢,由此獲得豐厚的回報。我非常認同一位中國移動的資深員工的觀點:從過去的經驗來看,新技術對舊技術是有壓倒優勢的,哪家投入更快,哪家獲益更大。
等到產業相對成熟,後來者只能打價格戰,不但降低產業價值,而且自己的效益也不會好。
還有一種取巧的方式,就是等到試錯有了結果,無論是挖角還是採取其他手段,把成功經驗拿過來。這種方式可以總結為”後發優勢”,在很多產業也曾經成功過。然而在通信產業,這條路也未必能走通。
通信產業的專業化程度非常高,分工又非常細。我們感慨於北郵的優秀畢業生去看機房,是因為即便在運營商基層工作,也往往需要很強的專業能力。每個領域都有專業的技術人員,企業需要專業化的組織運作和管理,才能形成高效運作的整體。在動態發展的過程中,企業的競爭能力靠各個要素的實踐積累而成,挖幾個人很難改變整體格局。更何況挖來的人脫離了實踐環境,也可能很快貶值。
模擬網建設為GSM建設趟路,4G產業鏈的構建得益於3G的探索,那麼如今的5G能為將來的6G打什麼基礎?
我個人的觀點是,一切要圍繞商業變現問題展開,尤其是探索行業市場的商業價值呈現和商業模式。
與4G相比,5G支持更高的無線通信速率,但面向個人的移動互聯網已成紅海,不限量套餐的價格持續下降,流量只可能越來越便宜,增量難以帶來增收。目前大部分的行業應用,多是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為目標,也看不到運營商增收的希望。因此越是專業人士越不看好5G,認為運營商巨大的投入難有足夠的回報,注定會失敗。
從移動通信的發展歷史可以看出,基礎通信的發展演進創造出新的產業空間,導致市場產生了巨大的價值增量,產業才得以獲得巨大成功。
2G的成功者是移動通信運營商,而4G的成功則是把移動通信運營商和移動互聯網企業放在一起看的。如果沒有覆蓋良好的移動通信基礎設施,哪來移動互聯網的輝煌。5G初期還會圍繞To C開展,但最終新增的商業空間仍會出現在行業市場。
不少人認為,如今5G並不成熟,牌照發得過早,甚至由此衍生出了陰謀論。
但我以為:早發牌照會推進5G商業探索的進程,讓業務部門及早進來,去解決5G發展至關重要的問題。要知道在此前的網絡升級演進中,都是通信網絡的創新先行,要等到網絡建得七七八八的時候,業務部門才會介入產品套餐和商業運營的設計工作,而此時往往時間緊迫,沒怎麼想清楚就把產品推向市場。
可以想像,5G時代探索創造行業市場增量空間,這會是一場長期而艱苦的尋覓路程。運營商作為主導者,需要更努力,需要更多時間,需要做很多改變:要擺脫對上游企業的依賴,要積極向行業客戶學習,要主動嘗試新模式,可能不經意間就成功了。
最終的結果,或者讓實體企業看到5G帶來的商業價值和成長空間,並願意為此向運營商支付大筆費用;或者移動互聯網的模式重現,在產業互聯網領域孵化出一批新贏家,他們的成長壯大帶動產業發展;也或者發明一種新的商業模式,使行業市場增量空間以新的方式呈現出來。
在通信領域的發展歷程中,有過不少技術理念先進合理但最終商業失敗的案例。產業的發展必須建立在良性循環的基礎上,有價值提升空間才會有成長的動力,才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入,讓技術演進持續進行。
所以說,能不能在5G時代找到行業市場的商業變現解決方案,是事關移動通信能否繼續發展的致命問題。如果產業的商業空間不足,如果產業(包括運營商、行業客戶以及新興的產業角色)沒有在5G中獲利,如果產業鏈在5G的投入虧得血本無歸,還遲遲看不到產業盈利的希望,那麼身處運營商上游的設備製造商、產業技術標準研發者就會失血。也許,我們就等不到6G的到來。
人類最初發明電燈時,只是為了取代蠟燭。移動通信的發展歷史表明,隨著時間的推移,不僅是奇數代的夢想成真,而且移動通信的升級飛速地改造著世界,速度之快變化之大,超出了所有人的想像。
現在看5G,也許並不美好,但是我們不能忽視產業整體演進的力量,不要低估發展帶來的巨大能量。五年之後,當我們站在6G潮頭回望5G的時候,希望能自豪地說:5G改變世界,其中有我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