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爆朋友圈的”哥斯拉”現實中能不能存活?
最近,期待已久的科幻電影《哥斯拉2:怪獸之王》在各大影院上映,引起眾多人的追捧。據統計,該片在我國上映僅6天票房就已經超過了5億。該片是電影《哥斯拉》的續集,延續了上一部的情節,主要講述了巨獸哥斯拉與摩斯拉、拉頓以及強敵基多拉相遇,為爭奪“怪獸之王”而戰,人類的生存也受到嚴重威脅的故事。
很多人不禁要問,哥斯拉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地球上會不會存在這樣大的巨獸呢?
今天,我們就來好好分析一下哥斯拉到底是什麼動物?
按照電影中的描述,它是一種生活在侏羅紀和白堊紀之間的“罕見海棲爬蟲類和陸生獸類的中間形態生物”的殘存個體,因氫彈試驗的影響而出現在地面上。
而且,哥斯拉的形像一直在變化。在昭和時期的兩代哥斯拉,身高都是50米,體重2萬噸左右。到了平成時期,就變成身高80米,體重5萬噸。其後的哥斯拉越來越大,到了10代目的時候已經身高118.5米,體重9.2萬噸。
而在電影《真·哥斯拉》(2016年)中科學家還發現,哥斯拉小時候是蝌蚪的樣子,然後逐漸長成恐龍的樣子。看來他似乎不是爬行動物,而是兩棲動物了——但是,其巨大的身體中包含的DNA信息量約是人類的8倍,不僅是爬行動物,連魚類和鳥類等其他種類的生物的性質也包含在其中。
由於基因複雜,它非常容易突變,無需經過漫長的繁衍進化即可獲得適應不同環境的能力,甚至可以通過細胞分裂進行無性繁殖。到了未來,哥斯拉更是身高長到了300米,但是體重卻只有10萬噸。
那麼現實中哥斯拉跟什麼動物最接近呢?現存的動物沒有跟它長得很像的,而歷史上跟哥斯拉比較接近的是獸腳亞目的恐龍。
地球上有過這樣的巨獸嗎?
先給出結論:現實中從未出現過這樣的巨獸。為什麼呢?我們先來分析一下,如果人或者其他兩腳動物要長大,會出現什麼情況。
伽利略晚年曾研究過這個問題,他提出的理論是“平方立方關係”,也就是說,如果一個人按比例放大,身高變成現在的10倍,他的體重和體積就變成現在的一千倍。可橫截面和表面積只有原來的100倍。
橫截面決定支撐能力和肌肉力量,表面積決定散熱能力——這樣的巨人,要時時刻刻防止骨頭被自己的體重壓碎,也要防止被自己的內部發熱而熱死。此時,如果它想正常生存,要么骨骼肌肉的強度變成現在的十倍,結實到足以承受巨大的重量;要么他的密度變成原來的十分之一,變成一個大氣球。
這個問題解決了之後,還有散熱問題,這就需要降低自己的新陳代謝速率,讓自己的動作變得非常遲緩,但走兩步就要休息一下,而且在正常步行時,由於重心高,特別容易摔跤。
此外,維持巨人的消耗也是巨大的,稍微有點氣候變化和災害啥的,一旦食物和水資源不足,就會對這種大型動物造成致命的影響。
即使放到史前,也沒有能和哥斯拉相媲美的大塊頭。目前已知最大的兩腳步行生物是埃及棘龍——體長12到20.7米,臀高270至400厘米,體重4到26噸。而著名的霸王龍雖然長度和體重不如埃及棘龍,但是最高臀高可達到5.2米左右,頭高最高近6米,但也和哥斯拉差的太遠。
那麼四條腿走路的呢?目前已知最重的四足動物是梁龍科(Diplodocoidae)的易碎雙腔龍,從頭到尾體長可達35-40米,平均體重大概180噸,最大220噸,但是畢竟目前只有一些化石碎片,如果它是瘦子的話,還要更輕一些。再來看看另一候選對象,體長35米—43米、體重約88-107噸的阿根廷龍,它在最小的哥斯拉麵前,也不夠一個零頭。
動物的體重極限是多少?
剛才提到的易碎雙腔龍,已經是動物體重的極限了,從名字可看出,它是非常不適應環境的物種。那麼,如果想又大又適應環境,怎麼辦?當然是投身大海,比如藍鯨。
藍鯨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估算)。藍鯨雖然已經是長得很瓷實了,但是距離哥斯拉還有有很大差距。所以,據推測哥斯拉的身體密度大概是普通動物的20倍,骨骼強度比任何建築材料都要結實。
但這也帶來了問題,一個動物只能有一個心臟,我們對循環系統做了計算,發現再大的血管都不能供哥斯拉維持循環。因此,理論上,藍鯨是動物體重的極限了。
現實中會不會出現這樣的生物?
綜上所述,現實中從未出現過體型這麼大的巨獸,不然不是骨頭被自己的體重壓碎,就是內部發熱而亡,即便這兩個問題都解決了,恐怕也很容易渴死餓死,更不要說繁衍後代了。
說到繁衍後代,哥斯拉還是無性繁殖。地球上無性繁殖的動物,結構都特別簡單。而像哥斯拉這樣包含的DNA信息量約是人類的8倍的,無性繁殖更是天方夜譚。
電影中哥斯拉的咬合力也很大,咬合力是由肌肉力量決定的,哥斯拉的肌肉比任何建築材料都要密度大。這在地球的環境下,生物是不可能進化出來的。
所以說,無論是過去、現在和將來,在地球上都絕不可能真的出現哥斯拉這樣的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