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盡失FedEx“錯”上加錯
“我們歡迎世界各國來我國對中國的快遞市場進行投資,但是有個前提,必須要遵守中國的法律法規,也必須維護中國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 聯邦“錯運”事件持續發酵,6月2日,國家郵政局局長馬軍勝接受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央視採訪時表示,美國聯邦快遞公司嚴重違反了我們國家快遞業的法規,也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
在業內人士看來,聯邦快遞的行為已經觸碰了法律的紅線和底線,作為一家全球性企業,應當懂得將社會責任擺在第一位的道理。
三度回應錯運
聯邦快遞在美國當地時間6月1日發表公告稱:“聯邦快遞高度重視在中國的業務。我們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及所有中國客戶的關係,對我們十分重要。聯邦快遞要求自己為客戶提供高標準的服務。我們將全力配合任何對聯邦快遞如何服務客戶進行的監管調查。”這是聯邦快遞針對此事的第三次回應,也是繼道歉後,首次表態“接受監管調查”。
6月2日早間,針對美國聯邦快遞在中國未按名址投遞快遞事件,馬軍勝表示,任何快遞企業都必須遵守中國法律法規,不得損害中國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聯邦快遞在沒有徵得用戶同意的情況下、也在沒有事先對用戶告知的前提下,擅自將快件轉寄他地,沒按約定的地址進行投遞,嚴重違反了我們國家快遞業的法規,也嚴重損害了用戶的合法權益。所以國家有關部門決定進行立案調查。這有利於維護我們國家快遞市場秩序,也有利於維護我們國家企業和用戶的合法權益,有利於確保我們國家郵政通信安全和經濟安全。
6天前,聯邦快遞,這家在中國市場沉寂多年的國際快遞巨頭回到公眾視野。5月28日,路透社報導稱,聯邦快遞在未得到華為授權的情況下,將從日本寄往中國華為的兩件包裹寄到了美國,並試圖將另外兩件從越南寄往華為亞洲其他地區辦事處的包裹也轉運到美國。
聯邦快遞對此事第一次回應時矢口否認:“有關近期社交媒體平台流傳聯邦快遞將客戶貨件沒收,並轉運至美國檢查的消息與事實嚴重不符。”但5月28日,聯邦快遞二次回應則稱:“我們重視所有的客戶,他們每天交付給我們超過1500萬個包裹。我們對於少量華為貨件被失誤轉運表示抱歉。”從聯邦快遞的回應不難看出,相較於每天接收1500萬個包裹,聯邦快遞認為華為貨件被失誤轉運是“少量”的貨件之一,是一個小概率事件。
觸碰法律紅線
聯邦快遞從最初的否認到承認錯誤再到接受中國相關部門調查,兩次轉變態度。在快遞專家趙小敏看來,聯邦快遞違背了其“使命必達”的價值觀,缺乏用戶至上的經營理念。“對於一家400多億美元的公眾公司,聯邦快遞此舉透露出其自身缺乏社會責任感,更是對投資者的極度不負責任。”聯邦快遞的失信行為重創股價。聯邦快遞的股價顯示,美東時間5月31日,聯邦快遞的股價已跌至154美元/股。
實際上,尊重當地法規,是企業拓展海外市場時遵守的底線。聯邦快遞最大競爭對手之一的UPS亞太區總裁肯托羅曾表明,以前被看作是企業管理“軟元素”的環境、員工教育、公益服務等現在都已變成“硬元素”。這些元素既難以忽視,也難於管理。而一旦忽視這些元素,企業在發展中將遇到嚴重的挑戰。一個具備社會責任感的企業需要有社會責任感的企業文化。
肯托羅還表示,成功高效的商業模式是任何企業長期發展的關鍵,進而又能使企業回報社會,這是不分國內還是國際市場的。
為應對未來還可能出現的損害中國企業和用戶的行為,中國宣布將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對不遵守市場規則、背離契約精神、出於非商業目的對中國企業實施封鎖或斷供,嚴重損害中國企業正當權益的外國企業、組織或個人,將列入“不可靠實體清單”。具體措施將於近期公佈。
6月1日,商務部條約法律司司長王賀軍、安全與管制局局長支陸遜在接受多家媒體聯合採訪時表示,中國出台此制度是針對一些國家、一些公司違反國際規則和通行的法律原則,限制對特定國家、特定公司貿易時所採取的有針對性的措施。
陷入信任危機
從全球貿易,特別是貿易大背景下來看,商務部研究院國際市場研究所副所長白明表示,國際大型企業在以往的經營過程中,獲得了很多讚美之聲,這些企業更應該珍惜榮譽感和品牌形象。但現實的情況是,這些企業往往是有選擇地維護自身形象,如處理歐美國家和中國的方式不一樣,有區別對待之嫌。從快遞行業來看,物流公司就是要通過安全、快速的方式將物品從甲地運送至乙地,這是物流企業的責任,不需要承擔任何非商業“指令”。
白明認為,聯邦快遞恰好在貿易摩擦時將中國企業的貨品運送至美國,從概率上講,聯邦快遞此前的解釋難以讓人信服,與其辯解,不如大方認錯爭取諒解,以繼續保持企業間的國際合作。他還表示,該事件發生後,無論是國內還是國際的企業都會對聯邦快遞產生不信任,尤其是郵寄涉及到商業機密的快件,企業會對使用聯邦快遞三思而後行。
不過,中國快遞物流諮詢網首席顧問徐勇在接受北京商報記者採訪時表示,此次聯邦快遞“錯運”事件的發生,從一定程度上看,是中國物流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機遇。中國物流企業需利用此次機會,拓展跨境電商平台的戰略合作,積極拓展國際市場,逐漸掌握國際話語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