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媒:美對華技術封殺行徑讓人不寒而栗
外媒稱,限制華為及其員工參與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旗下期刊雜誌的編輯和審稿工作,意味著美國政府向國際科研界發出了一個不幸的信號。據德國《海澤在線》雜誌網站5月30日報導,華為公司的研究人員未來將無法參與電氣和電子工程師協會(IEEE)科學出版物的同行評審流程。同行評審是指獨立研究人員審查其他研究機構同行的研究結果。
報導認為,美國此舉向國際科研界發出了一個不幸的信號。美國總統特朗普現在不僅任意地將有能力的研究人員排除在論文質量控制之外,而且還把他的對華貿易戰凌駕於技術進步之上。
另據彭博新聞社網站5月31日報導,美國與華為技術有限公司之間的持續戰爭已經進入學術界。IEEE本周宣布,將不再允許與華為有關聯的科學家擔任該私營組織200多份期刊的論文評審或編輯工作。
報導稱,這是件大事。期刊評審要審閱投稿論文,然後提出通常關乎是否予以發表的意見和建議。在這之後很久,文章才會與讀者見面。他們接觸的都是別人尚未看到的作品,評審意見長期以來一直是思想交流的關鍵部分。治學嚴謹的學者認為,在專業期刊上發表文章表明一種想法經受住了嚴格的審查。
報導介紹,華為在全世界僱用了大約18.8萬人,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是科學家和工程師。現在,由於美國對該公司的限制,在投稿給IEEE諸多刊物的論文得到發表之前,他們無法看到這些論文。沒有審閱,沒有建議,沒有編輯,什麼都沒有——所有這些都是為了防止華為趕在其他任何公司之前取得技術進步。
報導稱,就華為而言,技術界沒有人能夠想像該公司會完全被隔離在數字世界之外。
報導指出,即便美國認為有必要阻止華為獲取某些技術,也沒有太多理由阻止該公司研究人員提前閱讀擬刊登在他們所屬領域主要期刊上的文章。很難想像,中國或其他任何大國提前幾個月看到研究論文會獲得什麼樣的持久優勢。
報導稱,歷史學家奧德拉·沃爾夫在她引人入勝的2018年著作《自由實驗室:為科學之魂而展開的冷戰鬥爭》中指出,二戰結束後的幾年裡,蘇聯科學家經常獲准參加西方的科學會議。但1950年,國會通過了《麥卡倫法》,使得與蘇聯有關聯的科學家基本上不可能前往美國。沃爾夫寫道,該法案“對科學交流產生了直接和令人不寒而栗的影響,有人估計,一半想要進入美國的外國科學家被拒絕入境”。
報導認為,當前限制對科學交流的影響很可能要小得多。首先,美國早就喪失了在科學進步領域的近乎壟斷的地位。另外,正如IEEE指出的那樣,產業與安全局的限制似乎並不禁止華為員工參加會議。換言之,他們可能無法評審尚未發表的論文,但他們仍然可以傾聽其他科學家講述該項研究的成果。
報導也指出,儘管針對華為的規定不像冷戰時那樣具有侵擾性,但並不意味著它沒有問題,極力限制科學辯論的自由流動在冷戰期間是個壞點子,現在也是個壞點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