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請給這個時代的創業者溫柔以待
現在這一代的創業者,面對的早已不是當年BAT等巨頭崛起時期那個處處是商機的光景,各個領域的創新和突破似乎越來越呈現出“飽和”之勢。實體製造業轉型舉步維艱,互聯網行業創新巨頭環伺,前沿技術探索變數增多,BAT之後的這一代新興創業者,面臨的挑戰越來越多,背負的壓力越來越大。
前段時間,媒體傳出重磅消息,區塊鏈行業知名創業者徐明星成功收購香港主板上市公司。消息一經披露,迅速在輿論場發酵,成為近幾日的熱點之一。
有創投機構說,一向低調的老徐給中國創投圈帶來了歲末最後一個意外驚喜。有區塊鏈創業者說,這個消息給仍在苦苦爬行的創業者帶來了一種莫名的鼓舞。
但在這樣一個被普遍認為是“好消息”的事件面前,卻有一些人在冷嘲熱諷,還有些人在惡言中傷,甚至還可以看到一些讓正常人看起來莫名其妙的陰謀論。
不知道徐明星本人如何看待這一波輿論場上的喧囂,反正從公開信息上沒看到他本人的任何回應,他一如既往地選擇了沉默。
我們無意要那些處在各種風口浪尖上的“知名人物”非要出來回應什麼,但也時常感到疑惑,“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種現像在信息資訊如此發達的今天還仍然普遍存在。
有人說,“壞事”一般自帶傳播特質。不知從何時起,大家開始普遍願意看到和傳播各種負面的聲音,以突顯自己的“獨立人格”和“批判思維”,而為別人的成功大聲喝彩卻似乎成了一種“腦殘粉”的表現。
用情懷做實業,頭破血流仍應鼓掌
2012年,原本希望與雷軍達成合作的想法,在經過一次對話後,被羅永浩自己扼殺在了萌芽期。堅信在有生之年可以趕上智能移動終端浪潮的老羅,最終倔強的選擇了自己做手機。
在隨後的創業歷程中,羅永浩和他的科技公司經歷過無數次的起死回生,老羅成功收穫了“情懷運營商”的稱號,憑藉無數次座無虛席的“相聲”表演,他也收穫了一批忠實的“粉絲”。
可以說,2018年下半年之前的老羅,在大多數“粉絲”眼中,無疑是叛逆與情懷的完美化身。不過在這場創業“考試”中,滿腹情懷的老羅最終還是“考砸了”,走上了變賣家產的道路。
回看老羅早年間的經歷,無論是砸冰箱維權,還是怒懟房產中介陷阱,都凸顯出他理想主義的情結和憤世嫉俗的血性。不得不說老羅是一個“驕傲的理想主義者”,有人說他“大夢不醒”,有人說他現在終於“認慫了”。
今年初老羅推出了新產品,曾經豪言壯語“不賺臭錢”的他,打出了“聊天就能賺錢”的口號,面對“吃相難看”、最後一絲情懷被背離的質疑,新產品赤裸裸的金元寶造型,似乎成了他“彪悍”的人生路上又一次倔強的回擊。
創業縱然篳路藍縷,需要熱血、勇氣與正氣同行,但創業同樣九死一生,只有活下來,才能繼續追逐夢想,即使是骨子裡充滿了叛逆情懷的羅永浩,也不例外。
但是,羅永浩即便撞了個頭破血流,無論如何,他依然代表著這個時代創業者們追尋理想的熱血,值得被銘記。
不畏巨頭圍堵,突出重圍理應喝彩
2015年,黃崢創立拼多多。隨後的兩年時間裡,成交額破千億,用戶量超3億。而這樣的成績京東和淘寶所用的時間分別是5年和10年。
2018年,黃崢實現了上市,在所有人都認為中國不可能再出現第三家電商平台的時候。而且,它的市值還迅速達到了300億美元。
但是,黃崢在納斯達克敲響的鐘聲還未散去,負面的聲音已經席捲而來。“讓歷史倒退了二十年”的言論在朋友圈、微博上甚囂塵上,還有各種關於拼多多的段子、戲謔和嘲諷滿天飛,甚至演變成了另一種味道的全民“狂歡”。
實際上儘管在大多數人的眼中,黃崢作為一個創業者已然非常成功了,但是上市不久後那一波鋪天蓋地的負面輿論還是讓黃崢感到不知所措,上市公司股價也一度出現大跌,黃崢坦言鴨梨山大。
與京東不同的是,拼多多有超過65%的用戶來自三四線城市,一線城市的用戶佔比僅為7.56%。隨著輿論對拼多多的聲討,另一面我們又逐漸發現,拼多多爆紅的背後,站著的是無數個依舊身處拮据、甚至仍處貧困邊緣的中國人。
正如王興所言,“賣低價爆款的拼多多上市,這也不奇怪,只不過拼多多的3億用戶中沒有你。”
那些每天都樂此不疲在拼多多上買東西的人,相信他們是會感謝黃崢的。黃崢在巨頭已經形成的情況下,通過自己的努力創新,成功穿越了巨頭的重圍,也讓電商的紅利進一步下沉到了更廣大的百姓群體。
潛心前沿探索,矢志堅守值得讚頌
2013年,當絕大多數普通人都還沒聽說過區塊鏈的時候,徐明星辭去了某互聯網明星公司CTO的職位,開始了區塊鏈創業的道路。他從數字資產交易平台做起,僅用一年時間就創造了全球數字貨幣交易平台的最高紀錄,並用不到三年的打造成了當時整個行業的“三巨頭”之一。
2017年國家監管政策出台後,徐明星選擇了守住法律的底線,斷然放棄了不合規的數字資產交易業務,即便那些業務“日進斗金”。而在監管仍然空白的領域,他則告訴自己要“堅守良心的底線”。
徐明星從此開始專注於區塊鏈技術的研發和推廣,一門心思在區塊鏈領域裡鑽研,投入大量的熱情和資金自己研發公鍊等區塊鏈底層基礎設施,同時下大力氣推進瀏覽器等區塊鏈應用的落地。他還拿出資金創辦實體區塊鏈孵化器B-Labs,支持業內創新企業發展,即便他自己也仍然是一個創業者。
從江蘇農村一路奮鬥出來的徐明星,通過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了區塊鏈這個新興行業的先驅,即便他為推動這個行業的探索付出了再多的青春、智慧以及真金白銀,卻從來沒有逃脫被攻擊、被指責。
網絡上各種以訛傳訛的謾罵,現實中赤裸裸的人身威脅,一度讓徐明星內心十分憤懣,但最終他還是忍了,繼續扎在了自己的小世界里安安靜靜的搞研發。
任何新興的技術在發展初期都少不了質疑和爭議,甚至面臨巨大的阻力。鮮有露面的徐明星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說的最多的就是區塊鏈理想,他太想推動區塊鏈技術的發展了,他期待區塊鏈技術真正造福大眾的那一天早一些到來。
也許,5年或者10年后區塊鏈真正改變人們生活時,我們會回過頭來對那些頂住壓力、堅定推動前沿技術走向進步的“徐明星們”說一聲謝謝。
創業是孤獨的旅行,溫柔也是一種力量
放眼望去,輿論場已經習慣於從“專業”角度細細剖析某個失敗項目的前世今生,最終多會將原因歸結為創始人不行。許多普通大眾似乎也越來越喜歡對失敗的創業者品頭論足,“熱情”圍觀。慢慢的,創業者們開始經常對自己說一句話:這一次,只許成功,不許失敗。
正是這樣一種“不能失敗”的焦慮感,讓創業者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背負著常人難以想像的辛酸。有一些描述創業者精神狀態和生活狀態的文章曾經被瘋傳,每天工作18個小時起、單身的已經忘了找對象的事、有家室的面臨老婆要離婚、孩子見面喊自己叔叔等等,有人總結了一下,叫做“創業是一種反人性的工作”。
也許那些文字有些言過其實或者經過了“藝術加工”,但是應該看到,來自宏觀環境、媒體輿論、家庭親朋等多個方面的壓力有增無減,創業者這個群體確實處於一種非同尋常的狀態之中。
有人說,既然你選擇了創業,就該接受這一切,因為你還有可能會“一夜成名”、“一夜暴富”呢!的確,也許我們更多地在關注著成功創業者的名利雙收,卻忽略了他們對社會進步、技術進步、文化進步、福祉進步做出的努力和貢獻,更忽略了他們背後曾經承載以及必將繼續承載的艱辛、苦痛和許多失去。
如果有一天,我們經常能在朋友圈裡看到對創業者的鼓勵、對成功者的讚美,那我們的社會就真的進步了。因為在這樣的社會氛圍裡,創業者才能更加聚焦創新創造,才更能披荊斬棘一往無前,也才能給我們帶來更多的新產品和新體驗。
如果說創業注定是一場孤獨的旅行,那在這旅途中,請給每一位創業者,特別是給BAT之後這一代依舊年輕的創業者們,更多一些的寬厚包容和溫情善意。願每一位創業者的2019,都能被溫柔以待。
因為,每一位堅定執著的創業者,都有可能開啟一個時代。
每一個被祝福的夢想,都是推動這個時代不斷前行的力量。(山川大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