掛在電線桿上的共享單車成了最瘋狂的行為藝術
就在國內的共享單車開始一批一批相繼倒下之時,美國的共享電滑板卻像是一批凜冬異鬼,開始瘋狂霸占洛杉磯、華盛頓,各大城市的大街小巷。方便嗎?需要的時候是真方便。可是一部分人的便利,多半都意味著另一部分人的不便。共享滑板還沒讓美國民眾嘗多少甜頭,就已經剛開始招人厭了。

不知不覺中,它們開始以各種風騷的姿勢,出現在你能想到的任何角落。
你以為這是個變。。。變形金剛?不,這絕對是反共享的一種反抗行為藝術。

街頭還不乏這樣的構造清奇的作品,你看它規律佈局的樣子,是不是完美的表達了作者對滑板霸占公共資源的憤怒?

事實上,因為對共享電滑板搶占公共資源的現像極度不滿,國外的各種社交媒體上,甚至已經出現了各種集體分享共享電滑板“如何慘死”的話題, #scootersbehavingbadly(垃圾滑板)就是其中之一。
有個ins博主甚至直接開了個名為birdgraveyard ( bird是美國一個共享電滑板的品牌)的號,裡面專門發一些“虐待”共享電滑板的和圖片,關注的人還不少。

火刑。。。

拋拽。。。

遠程攻擊。。。
前方臀控福利

甚至派出打手。

這些粗暴的方式顯然一點兒都不優雅。
而另一部分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在發洩憤怒的同時,往往還可以捕捉到這些在他們眼中的“ 垃圾” 無論是配色,還是結構都極其ins 風的形態。
做出更高明的反抗。


為了給這些主題貢獻新鮮的素材,大家紛紛腦洞打開,盡可能的讓這些電滑板出現在能想像到的任何地方。
像是超市這麼平常的地兒,那肯定得有它們的身影。

以及,你永遠想不到在一家賽百味裡會發現什麼。。。

人有三急,滑板也一定會有。。。

而作為一個萬能的共享單車,它一定得能上天。

還得能下海。

還必須無畏高空,不然就無法做出天秀的造型。

“ 我是誰?我在哪兒?我特麼要幹啥來著? ”

你們可能想像不到,作為一個日常交通工具,共享電滑板偶爾也會有累的時候。
也需要搭個地鐵,被捎上一段兒。。。

有時候,它們也需要靜一靜,享受一下一輛個板兒的日出,彷彿成了板兒裡的詩人。

偶爾也想感受一下一群板兒狂歡的滋味兒。

除了在各種各樣的場合出現,這些共享電滑板還會呈現出一些讓人摸不著頭腦的造型。
下面這位,雖然身殘,但依然堅守的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

但有的板兒就沒那麼幸運了。。。

小心點兒小老弟,可別破壞了犯罪現成。

給人類賣命,還得遭受各種凌辱,只有在四下無人的時候,它們才能露出一點兒來之不易的喜悅感。

雖然有著比單車更輕便,更好操作的優點,但scooter 在安全性方面可就沒這麼靠譜了。
360° 無防護,一旦開著滑板扑街,那可能真的是一場生與死的博弈。
比如,這位大嬸兒,還沒學會走就別想著直接跳舞了,你這級別簡直就是馬路上的菜雞,馬路殺手中的王者。。。

還有這位姑娘,看著挺瘦的,沒想到密度還挺大啊。

外國人少真不是沒理由的。。。

其實你瞧,共享電滑板的待遇,和近現代藝術發展史如此相似:
一開始如同古典派繪畫,一派欣欣向榮,描繪美好。
後來出現了各種濫用誤用,真實人間,標準寫實派。
再到流落街頭,這些電動滑板車開始成為了人們反叛精神的表達形式↓

這種精神小辣椒上一次是從近代達達主義急先鋒,馬塞爾·杜尚的作品,《 噴泉》上看到。。。

Marcel Duchamp, Fountain, 1917
其實不管是電滑板還是單車,共享在出現之初,的的確確給一批人帶來了便捷,但如何在給部分人提供便利的同時,不侵占其他人的公共資源同樣也是科技公司應該思考的問題。
看到國內的共享單車和國外共享滑板的損壞狀況,讓人不禁思考起了共享經濟是否真的是一個對人性過度信任的美好願景而已。
畢竟當人性被考驗的時候,人人都會成為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