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4Hz屏幕無用?可能是你的眼睛出現了問題
科技在發展,技術在進步。嶄新而實用的技術總是能為我們帶來更棒的應用體驗,至於當今在遊戲本上被炒得非常火的144Hz屏幕以及窄邊框概念,它們到底是嶄新而實用的技術還是商家騙錢的噱頭?哦對了,你聽過144Hz沒?
就像以前的膠片電影一樣,我們在電腦顯示器上看到的畫面都是由一張一張連貫起來的“圖片”組成的 (不管你是看網頁還是玩遊戲)。這些“圖片”則由顯卡渲染生成,所以在運行同一款應用的時候,顯卡性能越好,其每秒所能生成的“圖片”也就越多。
不過,並不是說顯卡性能越好,我們就能在屏幕上看到越來越流暢的畫面了,因為顯示器還會造成一個瓶頸:每一張“圖片”都要由顯示器來最終呈現。
而實際能呈現出多少張“圖片”到我們的肉眼裡去,那還要看顯示器的刷新率(顯示器的硬性指標,通常無法改變)是多少。60Hz就是每秒呈現60張“圖片”,144Hz就是每秒呈現144張“圖片”,“圖片”越多畫面就越流暢。
因此,理論上來講,在我們玩遊戲的時候,用一塊性能好的顯卡再配上一個144Hz的屏幕就能給我們帶來比以往更加流暢的體驗。
那究竟是不是我說的這樣呢?下面我們就用144Hz顯示器和傳統60Hz顯示器,通過遊戲、日常系統操作和觀影這三個部分來對比測試一下。
144Hz屏幕遊戲測試部分:
遊戲部分我們做三項更加細化的測試,分別對應顯卡性能一般時144Hz的表現、顯卡性能較好時144Hz屏幕的表現以及顯卡性能超強時144Hz屏幕的表現。遊戲選用還算熱門的《守望先鋒》,為了讓大家能更直觀地看到區別,我們選擇用高速攝影機實拍屏幕畫面,然後放慢視頻後進行對比。
第一種,遊戲幀數大於等於144FPS,能“餵飽”高刷新率屏幕
第二種,遊戲幀數達到100FPS,能基本“餵飽”高刷新率屏幕
第三種,遊戲幀數等於60FPS,無法“餵飽”高刷新率屏幕
遊戲體驗部分結論:
高速攝影能捕捉到我們肉眼平時不易觀察到的細節,通過上面的對比,大家應該能了解,在遊戲體驗方面,144Hz屏幕比傳統60Hz顯示器有明顯的提升 (我指的是硬件層面),原本在60Hz刷新率下的移動的物體充滿了瞬移的跳躍感,而144Hz屏幕上的移動物體則顯得非常平順。
前提是!你的電腦能先跑過60幀
那麼如果你買了144Hz的遊戲本以後卻身無分文,啥遊戲都玩不起了, 那麼你還可以看我們太平洋電腦網,或者看看我們的視頻。那麼這些時候144Hz還有用麼?
由於視頻和遊戲不同,每一部片子固定了幀數,比如我們在電影院看到的大片通常是24FPS,有些電視劇是30FPS,綜藝、體育節目可能可以達到60FPS,總之就是目前市面上很少有超過60FPS的視頻 (李安指導的《比利林恩》是一部120FPS的影片),而這時144Hz刷新率的屏幕就確實沒用了。
而你在看我們太平洋電腦網或者XX網頁的時候,系統會根據屏幕刷新率來讓顯卡生成相對應的“圖片”,也就是說如果你用的是144Hz屏幕,那麼系統就會讓顯卡每秒生成144張“圖片”,因此在瀏覽網頁、拖動窗口等操作時,我們能感覺到144Hz顯示器會比傳統60Hz顯示器更加流暢。
回到實際體驗上來講,我個人在玩遊戲、進行系統日常操作的時候確實能感受到144Hz屏幕所帶來的不同。
而對於那些認為高刷新率無用的人,其實我也能理解。因為我想每個人可能都存在生理差異。打個比方,假如你的視力是1.5,那麼你可能能看到10米以外的一個大字,而你朋友那1.0的視力或許就真的看不到那個字。
所以在我們選購144Hz的屏幕之前,我推薦大家去就近的網吧、體驗店去試用一下144Hz的顯示器,看看自己是否能感受到區別,如果能感受到區別,那麼144Hz屏幕對你來說就是一項嶄新而實用的技術,若感受不到,那就不要再去那家網吧了。
窄邊框又是什麼“鬼”?
窄邊框應該不難理解?就是很窄的屏幕邊框。那麼應用在筆記本上的話,能為我們帶來怎樣的實際體驗呢?我想大概有這三點:
1. 看上去美
傳統遊戲本和窄邊框遊戲本給人的感覺是完全不同的,是跨越時代的感覺。哪個更美觀自然不必多說,大家都是成年人。
2. 看上去更沉浸
邊框變窄以後,似乎在看電影、玩遊戲的時候沒有了屏幕邊框干擾我,我能更快地沉浸到內容當中。
3. 機身體積縮小,更便於我們攜帶
同樣是15.6英寸的屏幕,屏幕邊框變窄以後,機身體積也能得到縮減,這樣的就讓遊戲本變得更加便於攜帶了。
總體而言,在我看來144Hz屏幕是否有效因人而異,大家親自試一試再決定是否為此多掏一些腰包會相對更理性一些,而窄邊框能確實帶來美、沉浸、便攜的用機體驗。最重要是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