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fo激進商業化:視頻廣告175萬一天公眾號48萬一條
資金困境中的ofo仍未放棄在商業化方面的探索。新浪科技獲得的一份ofo B2B事業部的對外報價顯示,其視頻廣告“試聽風暴”的刊例報價是175萬/天,折扣價為75萬;ofo小黃車的公眾號也開始投放軟文,最低報價48萬一條。ofo今年可謂是命運多舛,在摩拜被美團收購、ofo也被曝出出現資金問題後,ofo開始大力推行其商業化探索的計劃。
今年4月,ofo在內部成立了B2B事業部,業務涵蓋車身廣告、App端內廣告和企業綠卡。根據媒體曝光的消息,在車身廣告上,最低的價位是160元/輛/月,加了車軸部分廣告的品牌定制是2000元/輛/月,最低一個月起訂,單個城市起售門檻為100輛;App端內廣告按照CPM(千人展現收費)和CPC(點擊收費);企業綠卡方面,購買綠卡的企業可以通過首次綁定歡迎彈窗、用戶專屬頁面、用車時全程顯示聯合LOGO的方式進行廣告推廣。
B2B事業部成立兩個月後,ofo在6月宣布B2B業務營收超1億元,同時在國內100餘座城市實現盈利。
8月,ofo又新上線了短廣告業務,命名為“視聽風暴”,即合作夥伴和用戶通過在ofo平台上投放定制化的有聲短視頻,獲得海量曝光,提升品牌價值。“視聽風暴”上線2週後,ofo相關負責人表示,該廣告模式上線後業務訂單量上漲達400%。ofo短視頻廣告的首批合作夥伴包括可口可樂、趣多多、BOSS直聘等。
不過根據新浪科技獲得的“視聽風暴”的合作方案,合作方式上有三種:全國投放、定向區域投放、三分之一輪播。ofo給出的“視聽風暴”全國獨播的刊例報價是175萬/天,折扣價為75萬,宣稱曝光量1500萬;此外,為提高效率和降低廣告成本,“視聽風暴”可選擇單獨或多個城市投放,按照城市價格執行。如北京、上海單個城市投放是10萬元/天,如果三分之一輪播即3萬元。
這些商業化動作並未完全緩解ofo的資金問題。到10月,有用戶反饋ofo的押金退款週期再延長,由原來1-10個工作日延長至1-15個工作日。日前,ofo甚至推出了與P2P企業PPmoney的合作,ofo 99元押金用戶一鍵升級成為PPmoney的新用戶後,可實現永久免押金騎行。這被質疑為將用戶押金轉換成P2P投資,最終不得不終止合作。
11月,ofo搬離理想國際大廈總部,對外稱是租約到期。然而,這時ofo的資金問題已經十分急迫,不僅被上海鳳凰、雲鳥、德邦、百世物流等供應商因欠款而起訴,更是在8月31日至11月12日期間,被多個法院列入被執行人名單,涉及執行標的超5360萬元。
資金窘迫之下,ofo甚至開始了新的商業化嘗試:公眾號軟文。根據新浪科技獲得的方案顯示,ofo小黃車公眾號宣稱擁有粉絲2500萬,可以投放軟文,最低報價48萬一條,稱“可帶來百萬閱讀量,借助ofo的新聞話題迅速搶占媒體頭條。”
日前,ofo小黃車公眾號就發布了一篇《一個長期喝蜂蜜的人,竟然變成了這樣???》標題的文章,實際上就是推廣軟文,有媒體掃描文章底部二維碼添加客服微信後發現,商家賣的竟然是三無蜂蜜。
ofo的商業化嘗試可謂已經十分激進。在這個月的全員大會上,ofo創始人兼CEO戴威表示,ofo不會倒閉,其他被收購、合併都有可能,這也意味著戴威終於放棄了獨立發展的執念。但實際上,此前滴滴和哈囉出行都先後否認了有接盤ofo的意向。這個冬天等待著ofo的,仍舊是未知的結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