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著陸後? 接下來要做什麼?
據國外媒體報導,當地時間週一,美國國家航空和宇宙航行局(NASA)旗下的洞察號火星探測器成功在火星表面著陸,這是NASA在火星表面成功完成的第八次航天器著陸。但是,經歷長途飛行和軟著陸之後,洞察號的工作才剛剛開始。其要展開太陽能電池板,去除相機防塵罩,安放科學儀器並進行探測。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在火星大氣層中經歷了六分鐘的炙熱考驗。降落後,洞察號抓拍了一張塵土飛揚的照片,然後開始展開太陽能電池板。
著陸五小時後,NASA任務控制中心和洞察號的承包商洛克希德·馬丁公司(Lockheed Martin)應該會收到確認,確認太陽能電池陣列已經就位並開始工作。這對於確保洞察號能夠真正執行探測火星內部的任務、檢測“火星風暴”併計算出有多少隕石撞擊了這顆紅色星球至關重要。
洞察號火星探測器項目經理湯姆·霍夫曼(Tom Hoffman)在著陸後的一份聲明中稱:“我們通過太陽能供電,所以將電池陣列展開並投入使用是件大事。”“這些陣列為我們提供了啟動這項超酷科學行動所需的能量,我們正朝著徹底研究火星內部的方向前進,這是前無古人的第一次。”
一旦洞察號啟動,任務團隊將檢查清單,確保著陸器、其上的機械臂和所有科學儀器處於良好狀態。兩個攝像頭的防塵罩將脫落,使得洞察號拍攝的照片更加清晰。此後洞察號會對火星的地面進行詳細調查,以確定放置儀器的最佳位置。
接下來,機械臂將安放洞察號的地震儀SEIS,並在其上放置風和熱屏蔽罩。有了SEIS,探測器和“鼴鼠”將深入火星表面以下16英尺(4.9米),測量火星內部溫度並研究火星內部組成。
洞察號儀器業務主管伊麗莎白·巴雷特(Elizabeth Barrett)週一對記者表示,單是在地面上安裝這些儀器,就需要花費兩到三個月的時間,然後再花一兩個月的時間進行鑽探,並開始取回科學數據。
總的來說,該任務的科學研究階段將於2019年3月開始。
洞察號首席調查員布魯斯·巴納特(Bruce Banerdt)在一份聲明中說:“著陸固然令人激動,但我期待著鑽探。”
洞察號的儀器一旦運行起來,就可以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持續向地球返回數據。
倫敦帝國理工學院(Imperial College London)教授湯姆·皮克(Tom Pike)表示,“我們至少能夠在兩年時間內監聽火星震動。我們希望這一時間能更長一點。”
巴納特說,洞察好的更廣泛目標不僅是更好地了解火星,而且還包括了解地球和其他行星。這是可能的,因為地球形成後的早期證據已經被天氣和板塊構造等在火星上似乎不那麼活躍的演變過程抹去了。
在周一的新聞發布會上巴納特解釋說:“在火星上,所有(早期)形成的物質仍然被凍結在原地。”
與可移動的火星探測車不同,洞察號本身無法移動,但它將有助於我們對火星和宇宙其他部分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