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途跋涉5.48億公里洞察號靠近火星準備明日著陸
在太空中經過6個月的飛行後,洞察號探測器在快速靠近火星,併計劃於美國當地時間星期一在火星著陸。從地球升空、經過3.01億英里(5.48億公里)的長途跋涉後,洞察號探測器將於美國東部時間星期一下午3點(北京時間星期二凌晨4點)左右在火星著陸。
美國航空航天局(以下簡稱“NASA”)噴氣推進實驗室的任務控制團隊,計劃星期日對洞察號的飛行軌道進行最後一次修正,使它靠近進入火星大氣層的切入點。
如果一切順利,洞察號將在近24小時後以1.2萬英里(19310公里)時速進入火星大氣層。在著陸火星過程中,大氣摩擦、降落傘和製動火箭將使洞察號速度快速減慢。在開始著陸6.5分鐘後,洞察號時速將減慢至5英里(8公里)。
著陸火星地表後,洞察號將靜靜地待上16分鐘,等待在著陸點四周激起的塵埃“落定”,然後展開太陽能電池。
噴氣推進實驗室的工程師希望能利用同時發射的小衛星證實洞察號已安全著陸。
噴氣推進實驗室還希望能收到一張洞察號著陸點周圍情況的照片。
洞察號的著陸點距離2012年好奇號火星車著陸點約373英里(600公里)。
體重800磅(360公斤)的洞察號,是美國第21次火星探測任務(其中包括1960年代飛越火星的任務)。
揭示岩石行星的形成
洞察號是第一個專門探測火星地表以下奧秘的探測器,它將在未來24個月(約1個火星年),利用地震監測和地下鑽探,探索逾40億年前火星以及地球等內太陽系岩石行星的起源和形成。
洞察號首席調查員、噴氣推進實驗室科學家布魯斯·班納特(Bruce Banerdt)上週在一次新聞發布會上說,“洞察號將幫助我們了解地球的形成。”
儘管地球的構造和其他力量已經抹去了它早期歷史的大多數證據,但火星被認為基本上保存了最初的狀態,為科學家創造了一個地質年代時間機器。
洞察號攜帶的主要科學儀器是由法國製造的一台具有極高靈敏度的地震儀,能夠探測到由“火星地震”和流星撞擊造成的最輕微的震動。
科學家預計,在洞察號為期2年的任務期內,他們將觀察到10到100次火星地震,生成的數據可以幫助他們了解火星的大小、密度和成分。
1970年代發射的維京號火星探測器也攜帶有地震儀,但安裝在探測器頂部,這種設計被證明基本上不起任何作用。
洞察號還攜帶有一台德國製造的鑽孔機,可以向地下鑽探至多16英尺(5米)深。
無線電傳輸裝置負責向地球發送信號,跟踪火星難以覺察的旋轉晃動,以了解火星“地核”的大小,以及它是否仍然保持熔融狀態。
NASA官員表示,洞察號和下一次火星任務,以及尚在規劃階段的其他任務,將是人類探索火星的前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