縱是運營商的圍欄不斷被拆除攜號轉網還是難
據悉工信部將於2018年12月1日正式啟動攜號轉網新流程:用戶只需短信就可以完成查詢和申請,不用本人親自去各運營商的自營廳。而老流程需要用戶本人攜帶有效證件去各運營商的自營廳查詢是否允許攜出並開具攜轉證明。攜號轉網再一次進入人們視野。不過,隨著提速降費推行,資費一降再降、長途漫遊費取消、流量漫遊費取消、流量清零取消、互聯網套餐五花八門等前提下,用戶還有慾望去攜號轉網麼?
12年了還在試點
2006年10月,原信息產業部發布了630號文件《信息產業部關於保障移動電話用戶資費方案選擇權的通知》,該文件又被業界稱為“攜號轉套餐”或“攜號轉品牌”政策。
攜號轉網就此開了頭。
直到2017年8月,工信部印發《信息通信行業發展規劃(2016-2020年)》中提到,要推動移動電話用戶號碼攜帶服務在全國范圍內實施。
今年3月份工信部副部長羅文表示:攜號轉網工作一直在積極穩妥推進當中,在全國范圍實現至少要到2020年。
只是,12年過去了,本以為會激起大浪花的攜號轉網目前還在試運行的階段,主要是五個試點省市:天津、海南、江西、湖北和雲南。
推動不下去的主客觀因素
如今人們已經被各種APP賬號以及社交需求綁住。根據工信部10月份統計數據顯示:在服務登錄和身份認證等服務持續普及帶動下,今年以來企業短信業務量保持大幅提升的態勢。
若要換號,還要一一解綁甚至通知通訊錄朋友更換留存號碼,實在是麻煩。所以,用戶換號的可能性變得越來越低。
既然換號可能性變低,攜號轉網應該會很受歡迎。事實並非如此!
攜號轉網本身就會是一個艱難的過程。活生生的例子:美國早在1996年頒布的《電信法》中就提到了號碼攜帶業務。2002年11月,美國聯邦通信委員會(FCC)宣布將要引入移動號碼攜帶,要求運營商針對號碼攜帶業務的引入及實施費用進行估算,此項決定遭到了移動運營商的聯合反對。經過多年周旋,攜號轉網業務於2003年11月24日才開始實施,從立法到實施歷時七年。如此看來,我國並不算最慢的。
去年8月,工信部官方就出現了關於攜號轉網的答复,“自啟動號碼攜帶試驗以來,試驗總體進展順利,但通過試驗也反映出一些困難和問題,一是號碼攜帶服務涉及大量第三方平台改造和系統內外協調工作,二是網絡的演進升級對號碼攜帶的大規模部署具有較大影響。”
確實在攜號轉網試點過程中,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比如行業應用的問題,牽涉到運營商之間的結算。同時,4G網絡不光是提供高速度的數據取錄,還提供高品質音、服務,需要VoLTE技術來支撐和實現。在現有的網絡下,還有技術感受方面的問題。
除了這些客觀因素,還有一些主觀因素:
首先,由於攜號轉網對運營商有衝擊,多多少少是有抗拒心理的,好不容易爭取到的用戶或許就因為攜號轉網流失掉了,在保與爭取中基層員工壓力更大。
其次,目前中國移動固網寬帶用戶數發展迅速已經超過中國電信位居第一,當然中國移動主要用的固移綁定策略。而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是買寬帶送一張手機號碼。當然這張手機號碼是有各種隱形條件的,所以若要在運營商之間自由流動還不行。
還有,若因為資費問題攜號轉網,那麼提速降費一直在推行,國內手機漫遊長途費取消、流量漫遊費取消、流量月底清零取消等等,運營商還推行各種互聯網套餐,資費會越來越低且區別不大。這樣用戶換號的可能性就低了。
當然,雙卡雙待手機普及,擁有雙卡用戶不在少數,攜號轉網更沒有必要了。
攜號轉網對中國移動衝擊大
攜號轉網對三家運營商的影響各不相同,運營商會面臨用戶流失的風險。總體感覺中國聯通和電信用戶流入會大於流出,中國移動則相反,對移動的殺傷力很大,最主要的原因還是資費問題。“由於70%左右的高端用戶都集中在中國移動手裡,客戶群體大,所以攜號轉網對中國移動最大的威脅是加速其資費下調,進而影響到營收和利潤,下降是必然的,就看轉網的流程了,如果不復雜的話用戶還是樂意去折騰折騰的。”有業內人士分析稱。
“攜號轉網一旦全國推行,運營商之間的圍欄被拆除,用戶不用換號就可以隨意選擇運營商的網絡,誰的服務好用誰的,誰的資費低用誰的,再也不用受制於人了,勢必會引發新一輪價格戰,可以預料的結果就是慘不忍睹,繼寬帶免費送以後,手機流量價格也要向著接近免費的方向進發了。”運營商內部人士分析稱,“首先遭受營收和利潤大幅下滑的就是資費一直較高的中國移動,其次是中國電信,影響最小的是中國聯通,因為聯通的資費一直是三家裡面最低的,而且網速也最快,競爭壓力會比較小。”
似乎數據印證了該人士的斷言,截至2016年12月底,在試點的五個地區中,使用了攜號轉網的用戶共45萬。其中,中國移動攜入16.2萬攜出25萬,中國聯通攜入14.7萬攜出16.1萬,中國電信攜入6.6萬攜出16.8萬。
後來一直未有最新的統計數據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