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脫對外技術依賴中國北斗導航系統地位日漸重要
有海外媒體發表評論稱,中國斥資90億美元建構的北斗導航系統將成為美國現有GPS系統最大的挑戰者,目前中國已經日漸降低對GPS系統的依賴。GPS衛星定位系統是依靠移動終端內置SIM通過移動GPRS信號傳輸到後台來實現定位的,能夠實現遠距離定位目標的行踪。
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的前身是美軍研製的一種“子午儀”導航衛星系統,從上世紀70年代起,美國陸海空三軍聯合研製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經過20餘年試驗,耗資300億美元,到1994年3月,全球覆蓋率高達98%的24顆GPS衛星星座已部署完成。
現在,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被智能手機、汽車導航系統、個人智能穿戴設備,甚至是軍用導彈等終端上廣泛使用,但構成該系統的衛星歸屬於美國軍方所有,這一直讓中國政府感到不安。所以,中國的科學家致力於研發一種可行的替代方案,在擁有與GPS全球衛星定位系統同等功能的情況下,最大限度的保證數據信息安全。
一名美國安全分析人士稱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實施的規模最大的太空項目之一。美國馬里蘭大學(University of Maryland)航空航天工程系教授Marshall Kaplan (馬歇爾卡普蘭)說,“中國不希望對美國產生依賴,尤其是在數據信息安全方面更不想受制於美國。” Marshall Kaplan分析稱,中國的北斗導航系統目前已服務於中國極其周邊地區,到2020年便會覆蓋全球,屆時,中國製作生產的半導體、新能源汽車和大型民用客機等產品將修改通信制式,僅支持北斗導航系統。
有資料顯示,中國北斗衛星導航系統是中國自行研製的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是繼美國全球定位系統(GPS)、俄羅斯格洛納斯衛星導航系統(GLONASS)、歐洲伽利略衛星導航系統(Galileo satellite navigation system)之後第四個成熟的衛星導航系統。
北斗衛星導航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段三部分組成,可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全天時為各類用戶提供高精度、高可靠定位、導航、授時服務,並具短報文通信能力,已經初步具備區域導航、定位和授時能力,定位精度10米,測速精度0.2米/秒,授時精度10納秒。
2017年11月5日,中國第三代導航衛星順利升空,它標誌著中國建造北斗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開始。2018年8月25日,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五、三十六顆北斗導航衛星,兩顆衛星屬於中圓地球軌道衛星,也是我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十一、十二顆組網衛星。
9月19日晚,中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及遠征一號上面級,以“一箭雙星”方式成功發射第三十七、三十八顆北斗導航衛星。這兩顆衛星同屬中圓地球軌道衛星,是中國北斗三號全球系統第十三、十四顆組網衛星。在這兩顆北斗導航衛星上,還首次裝載了國際搜救組織標准設備,將為全球用戶提供遇險報警及定位服務。
11月19日,北斗三號系統第十八、十九顆衛星升空,我國成功完成北斗三號基本系統星座部署。
衛星導航系統是重要的空間信息基礎設施。中國高度重視衛星導航系統的建設,一直在努力探索和發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衛星導航系統。據介紹,北斗衛星導航系統已成功應用於測繪、電信、水利、漁業、交通運輸、森林防火、減災救災和公共安全等諸多領域,產生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特別是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汶川抗震救災中發揮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