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洋六號”完成年度科考任務首次鑽獲厚度超30厘米的富鈷結殼樣品
“海洋六號”科考船完成深海地質調查第6航次和中國大洋第51航次科考任務,於11日返回廣東海洋地質專用碼頭。本次科考在我國富鈷結殼合同區資源調查、深海地質環境考察、深海探測新技術新方法應用及海洋微塑料污染調查等方面取得多項成果。
廣州海洋地質調查局總工程師楊勝雄介紹,本次科考歷時138天,航程近3萬公里,在位於西太平洋的我國富鈷結殼合同區開展了資源調查,查明了合同區30多個區塊富鈷結殼資源分佈狀況,首次在合同區海山板狀富鈷結殼之上發現密集分佈的富鈷型多金屬結核。
楊勝雄介紹,本次科考在詳細勘探區塊首次獲取厚度超過30厘米的巨厚型板狀富鈷結殼樣品。據記者了解,這是我國自1997年開展海山富鈷結殼資源調查以來獲得的結殼厚度最大的岩心樣品。
“海洋六號”本次科考還成功完成我國首台富鈷結殼規模取樣器海試,初步實現了海底富鈷結殼的規模採集;首次實現了富鈷結殼高頻聲學厚度剖面連續探測,獲取了富鈷結殼及其不同類型基岩的聲學物性參數;成功獲取了西太平洋航路沿線的海洋微塑料樣品,初步分析了西北太平洋監測海域海洋微塑料的數量、種類、組成和粒徑等污染特徵,為我國深度參與海洋塑料垃圾國際治理提供基礎資料。
本航次是“海洋六號”連續第8年執行深海大洋科考任務,自2009年入列以來,該船已先後赴南海、太平洋、南極海域開展多個航次深海地質、大洋與極地科學考察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