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花在屏幕時間越多,患焦慮抑鬱症機會越大?
有研究指,每天花在屏幕上7小時或以上的孩子及青少年,被診斷患抑鬱症或焦慮症的機會是每天使用屏幕一小時的兩倍多。
負責研究的心理學家指出,即使在屏幕上只是花了一小時,孩子或青少年的好奇心已開始減少,並表現出較少的自制能力、情緒較不穩定,且做事較易半途而廢。
這項研究以2016年全美兒童健康調查計劃的數據做分析,調查計劃搜集超過4萬名兩歲至17歲兒童及青少年的資料,當中包括情緒、發展及行為問題,以及上網、看電視和玩遊戲機的習慣等。
研究人員在分析後發現,每天花在屏幕上超過7小時(包括上網、看電視、玩遊戲,但做功課不計)的青少年,被診斷患有焦慮或抑鬱症的機會率,是花一小時的兩倍,此外,他們的專注力往往較弱,情緒較不穩定。這些負面現象又以青少年比小孩更常見。
「起初知道青少年的關聯(屏幕時間及負面行為)比年幼孩子更大,我是驚訝的。不過,比起孩子,青少年花更多時間於手機和社交平台上,而其他研究亦指出,這些活動與負面行為的關聯相比看電視更大。年幼孩子花在屏幕的時間主要是看電視。」研究報告的作者之一,聖地亞哥州立大學心理學教授Jean Twenge說。
過去幾年,Twenge集中研究電子產品對兒童健康的影響,她近期的研究範疇主要為智能手機和社交平台。她發現,花較多時間於屏幕的孩子比那些擁有較多「非屏幕」(non-screen)社交活動(如運動和遊戲)的小孩,較容易顯得不開心。她認為,研究點出了花在屏幕的時間越多,精神或情緒健康越差的緊密關聯。
目前美國兒科學會(簡稱AAP)只為5歲或以下孩子設有屏幕時間指引,Twenge認為,研究結果意味當局應考慮為5歲以上青少年設指引。據AAP的指引,2-5歲孩子每天花在屏幕的時間(不包括跟家人的視象通話)不應超過1小時。
不過,牛津大學網路研究機構(Oxford Internet Institute)研究員Andrew Przybylski不認同Twenge團隊的結論,並批評是選擇性採用了某些數據。
Przybylski本人曾以2011-2012年度的全美兒童健康調查數據為基礎做分析研究,得出的結論是AAP對小孩使用屏幕的時間設上限指引並不合理。他認為即使花在屏幕的時間愈長,跟青少年患焦慮或抑鬱症有關聯,也不能證明兩者間有因果關係,「可能那些患焦慮或抑鬱症的孩子就是較喜歡長時間對著屏幕罷了。」他說,關於這方面的研究遠未達成熟階段,在推行廣泛主張或指引前,最好還是進一步疏理各種因素互為影響的脈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