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普野心撞上矛盾的美國人:想要製造業但不想進廠工作
美國總統川普“全力以赴”,透過關稅等一系列激進政策試圖吸引製造業回流美國,然而,一份在X上廣為流傳的調查讓這個目標頗具戲劇性。民調專家Frank Luntz在X上分享了一份卡托研究所在去年完成的調查,其中,80%的美國受訪者表示如果更多人從事製造業將對美國有利,但同時只有25%的人認為自己如果在工廠工作會過得更好。

調查顯示,80%的美國人認為製造業對美國有利,25%的人認為自己在工廠工作會過得更好,但73%的人認為不會過得更好,還有2%的人目前正在工廠工作。
Luntz指出,這項民調就像是針對自由貿易的精神測試,結果顯示,支持製造業(80%)的美國人其實並不想從事工廠工作(73%),以及願意到工廠工作(25%)的美國人有望增加10倍(2%)。
卡托研究所赫伯特·A·施蒂費爾貿易政策研究中心副主任Colin Grabow則在調查發佈時就曾表示,這份調查跨越了階級、教育背景和種族界線,結果顯示製造業工廠找不到足夠多感興趣的美國工人。
美國人不想擰螺絲
皮尤研究中心的數據顯示,美國製造業工人對工作的滿意度明顯低於其他行業,他們在薪資、醫療保險、其他福利以及工作時間的彈性上都反響平平。
Grabow稱,截至2024年5月,美國製造業約有60萬個職缺,顯示美國製造業職缺並不短缺。但問題在於,美國人對製造業的看法普遍存在矛盾,這也是美國製造商協會和海軍部長都在呼籲增加移民的原因之一。
他補充稱,問題的真正關鍵或許在於政治人物為何頻頻強調製造業就業的重要性。
川普政府目前的一大宣傳是,重塑全球貿易秩序將有助於美國「失落的中產階級」。美國商務部長盧特尼克承諾,美國人將自己擰螺絲,自己製造iPhone。美國財政部長貝森特則聲稱,被裁掉的美國聯邦政府員工將填補製造業振興所需的勞動力缺口。
然而,經濟學家一再強調,即使美國製造業真的回流,這個過程需要數年的時間並耗資數億美元,且過程中持續受到不確定性的影響。
高盛也補充道,美國對進口的依賴程度遠高於其他國家對美國的依賴程度,因為如果美國不進口原料,工廠就無法動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