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動症藥物並非對每個人都有效一項新研究揭示了原因
並非所有過動症患者都會對利他能等能提高腦部多巴胺水平的興奮劑產生反應。如今,新的研究表明,這種藥物的有效性與其產生的多巴胺數量關係不大,而更多地取決於對其作出反應的受體的數量和類型。
注意力不集中的情況,例如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會影響患者的學習和工作能力,並且可能與併發精神疾病有關。除了ADHD 之外,「注意力難以集中」是17 種不同精神疾病的共同症狀,凸顯了保持注意力對日常生活的重要性。
哌甲酯(利他能、專注達)等旨在提高注意力的興奮劑藥物是治療過動症(ADHD)的第一線藥物。然而,有證據表明,高達30%的過動症患者對這些藥物沒有反應。現在,一項由馬裡蘭大學醫學院(UMSOM)和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臨床中心聯合領導的新研究揭示了其中的原因。
「我們原以為,一個人體內產生的利他林多巴胺的量可以幫助我們預測該人是否會提高注意力,但我們發現情況遠比這複雜,」該研究的負責人兼共同通訊作者、馬裡蘭大學醫學院精神病學助理教授彼得·曼扎博士說。 “相反,我們發現腦細胞上多巴胺受體的類型及其比例更能預測認知能力。”

高達30% 的ADHD 患者對哌甲酯(利他能)沒有反應Adam/Wikimedia Commons CC BY 2.0
像利他能這樣的藥物透過阻斷多巴胺的再攝取來提高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這意味著多巴胺在突觸(神經元之間的空間)中停留的時間更長,從而增強神經元之間的溝通,尤其是在大腦中負責注意力、專注力和衝動控制的區域。透過增加多巴胺的供應,利他能可以改善過動症的症狀。
為了檢驗利他能對大腦的影響,研究人員對37名沒有ADHD的成年人進行了功能性磁振造影(fMRI)掃描,以測量他們在執行集中註意力任務時的大腦活化區域。研究對象進行了兩次fMRI掃描:一次是在他們服用安慰劑後,另一次是在他們口服60毫克利他林後。同時也進行了正子斷層掃描(PET),以測量參與者大腦中的多巴胺水平和多巴胺受體類型比例。
多巴胺受體有五種類型,從D1 到D5。雖然每種類型在多巴胺如何影響情緒、運動和動機方面發揮不同的作用,但D1 和D2 受體與注意力特別相關。 D1 受體促進認知功能,例如工作記憶、注意力和決策。當多巴胺與D1 受體結合時,它有助於增強大腦中對專注力和注意力至關重要的區域的訊號處理。另一方面,D2 受體更參與調節整個多巴胺系統。它們有助於微調大腦對多巴胺的反應,並被認為在控制過動和衝動方面發揮作用,而過動和衝動是注意力不足過動症的核心問題。 D1 和D2 受體的比例很重要,因為它會影響多巴胺訊號在負責注意力和專注力的大腦區域中的有效性。
「大腦中D1受體和D2受體之間的平衡信號傳導是實現最佳腦功能所必需的,它們相對信號傳導的差異既導致了基線認知能力的差異,也解釋了為什麼有些人服用利他林後認知能力會提高,而另一些人則下降,」該研究的另一位醫學通訊作者、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國家酒精濫用和酒精中毒研究所(NIAAAow) 神經系統影像學。 “我們發現,D2與D1比例較高的人基線認知能力較差,但服用利他能後,與服用安慰劑的人相比,認知能力得到了更大的改善。”
研究人員發現,在基線測試中,D1 與D2 受體比例較高的參與者在記憶任務上的表現比D2 與D1 受體比例較高的參與者更好。
D1受體水準高於D2受體的人往往在記憶任務中表現較佳。 fMRI掃描顯示,大腦前額葉皮質的活化程度也相應較高,而前額葉皮質是負責計畫、決策和自我控制等高階功能的關鍵區域。然而,同樣的參與者在服用安慰劑或利他能後,注意力並沒有顯著改善,儘管利他能提高了他們的多巴胺水平。
「很多沒有ADHD的人正在服用非處方興奮劑藥物,試圖提高他們的表現,了解這些藥物對大腦的影響對我們來說很重要,」曼扎說道,他同時也是UMSOM卡勒特成癮醫學研究所的研究員。 “我們的研究結果表明,這些人中的許多人服用這些藥物可能不會帶來好處,而且在沒有醫療監督的情況下服用興奮劑藥物還會帶來風險。”
研究人員希望在此基礎上,對被診斷患有ADHD 的人進行研究,檢查他們的D1 與D2 受體的比例,看看與沒有ADHD 的人相比,他們的D1 受體總體上是否更少。
「確定是否存在一類D1受體水平較高的ADHD患者,並確定他們是否更有可能對利他林等興奮劑藥物產生抗藥性,這將非常有趣,」 UMSOM院長、醫學博士Mark Gladwin(未參與這項研究)說道。 “這將有助於我們為這些患者提供個性化護理,並尋求包括認知行為療法在內的更有益的治療方法。”
該研究發表在《PNAS》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