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爾街日報:中美機器人競賽,中國優勢幾何?
華爾街日報發文,美國和中國是僅有的兩個處於智慧類人機器人前線的國家。無論哪個國家能製造出真正有用的類人機器人,都將主導無數勞力密集產業。英偉達首席執行官黃仁勳在3月的一次會議上表示:“機器人的時代已經到來。大家都注意了,這很可能會成為最大的產業。”

優必選的類人機器人
新型類人機器人的製造商旨在透過將機器人工程與功能強大的電腦晶片以及人工智慧演算法相結合,實現一次革命性的飛躍。這有時被稱為具身智能。
目前,類人機器人作為與人類並肩工作的夥伴,仍顯得笨拙且可能有危險。然而,支持者認為,它們最終將徹底改變從製造業到採礦業、老年人護理以及戰爭等各個領域。它們擁有能正常運作的眼睛、耳朵、手和腿,將無縫融入為人類設計的環境中。
位於密西根州安娜堡的行業組織美國機器人工業協會主席傑夫・伯恩斯坦表示:“你無需改造工廠、倉庫或家庭來適應類人機器人,這就是未來的前景。”
中國政府表示,希望到2027年能使中國在類人機器人領域成為世界領導者。具身人工智慧被列為一項新的國家創投基金的重點投資方向,這鼓勵了私部門的投資者和公司紛紛湧入這一領域。

這看起來像是一個熟悉故事的開端。中國公司製造了世界上大部分的電動車、船舶和太陽能板,在這些領域,都是政府補貼和有利的監管政策推動了它們的發展。
伯恩斯坦說:“中國有更多的公司在研發類人機器人,並且政府支持力度也比其他任何國家都大。所以,目前他們可能具有優勢。”
使機器行走和搬運物品的人工智慧模型,比讓聊天機器人撰寫報告的模型複雜得多。實體人工智慧大多無法依賴從網路上蒐集的文字或視覺資料。類人機器人需要三維資料來理解物理學原理,而且其中大部分資料必須從頭開始創建。
這正是中國具有明顯優勢的地方:中國擁有大量的工廠,類人機器人可以在這些工廠執行任務的同時,收集關於世界的數據。
中國機器人新創企業雲深處的銷售總監程宇航表示:“中國如今取得快速進展的原因是,我們將其與實際應用相結合,並在真實場景中快速迭代和改進。這是美國無法比擬的。”
優必選科技,這家正在訓練類人機器人分類和搬運汽車零件的新創企業,與包括吉利在內的中國頂尖汽車製造商建立了合作關係。在浙江省的一家工廠裡,這些機器人正在接受訓練,以幫助吉利生產極氪品牌的豪華電動車。
該公司的人員表示,機器人透過實際操作能更快學會工作。就像一個在法國待了一個學期後法語程度大幅提高的高中生一樣,現實世界為機器人帶來了在實驗室裡無法人為製造出來的問題,例如處理裝有汽車零件的貨櫃重量不均的情況。
優必選科技的一位經理說:“一個問題在實驗室裡可能需要一個月才能解決,但在真實環境中可能只需幾天。”
優必選科技的人員稱,目前兩個機器人一起將一個貨櫃裝載到卡車上大約需要12秒,而人類工人只需要3秒。預計這些機器人的速度會加快,而且它們可以晝夜不停地工作。豪華汽車製造商極氪表示,這些測試是在非生產區域進行的,而類人機器人的開發目前還處於早期階段。
幾家美國類人機器人製造商也在工業環境中對機器人進行試驗。其中,由亞馬遜支持的新創公司Agility Robotics自2023年以來,一直在亞馬遜的倉庫中測試其類人機器人分揀和搬運包裹的能力。
2 月,總部位於加州桑尼維爾的初創企業Figure發布了視頻,展示了兩個機器人相互協作,識別物品並將它們放入冰箱的過程。

Figure公司的類人機器人正在整理食品雜貨
美國銀行分析師李明勳表示,憑藉中國的製造業實力,在當地生產的機器人最終成本可能不到其他地方生產的機器人的一半。
李明勳表示,他的估計是基於中國的電動車產業,該產業迅速發展,目前約佔全球電動車產量的70%。 「我認為類人機器人將成為中國的另一個電動車產業。」他說。
據接近優必選科技的人士透露,該公司名為Walker S的機器人系統,包括軟體在內,目前售價數十萬美元。優必選科技計畫今年向客戶交付500至1,000台Walker S機器人,其中包括富士康。該公司希望在2027年將交付量增加到10,000台以上。中國以外很少有公司開始銷售由人工智慧驅動的類人機器人。
產業內部人士預計,隨著機器人應對更複雜的環境,例如私人家庭環境,這種競爭將持續數十年。
吉利汽車創始人李書福表示:“在機器人真正能夠取代人類之前,尤其是在實現手腦協調之前,我們仍需要經歷一個非常漫長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