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媒:中國成電動車創新中心美關稅讓西方車企愈發落後
英國《金融時報》編輯委員會發文稱,美國對汽車加徵關稅阻礙了西方汽車製造商向新能源的轉型。比亞迪的技術進步表明,電動車的創新中心目前在中國。以下是文章主要內容:

比亞迪
對於大型汽車製造商而言,眼下的情況相當棘手。但是如果你是中國車企的話,情況或許就沒那麼糟了。
美國總統川普計劃對進口汽車及關鍵汽車零件徵收25%的關稅,目的是迫使汽車製造商將生產轉移到美國並創造就業機會。消息一出,歐洲和亞洲汽車製造商的股價就應聲下跌。美國汽車製造商的股價也跟著下跌了,因為他們的成本將會增加。
然而,比亞迪的股價卻在周四上漲了,因為美國的關稅舉措可能會讓西方汽車製造商進一步落後於比亞迪及其中國同行。就在中國車企推出更實惠、技術更先進的電動車產品之際,美國的關稅舉措推高了西方車商的價格。
就在川普宣布汽車關稅前,比亞迪的最新技術突破已被一些分析師譽為全球汽車產業的「DeepSeek時刻」。上週,比亞迪發布了一種超快的電動車充電系統,可在五分鐘內為車輛增加約400公里的續航里程。這種「油電同速」突破有望為消費者轉而選擇電動車移除一個關鍵障礙。幾週前,比亞迪還推出了另一項技術飛躍:計劃在其所有車型上免費安裝「天眼」先進自動駕駛系統。
比亞迪計劃在中國建造4000個快速充電站,但電網容量可能成為限制其擴張的因素。另外,實際障礙等因素可能會阻礙它在其他大市場建立類似網路的雄心。而且,外國競爭對手或許終有一天能夠實現類似的充電技術成就。
然而,比亞迪的實力表明,電動車創新的焦點如今在中國。在產業政策的支持下,中國已建立了強大的製造基地,並推動了消費者購買模式的顯著轉變。 2025年,中國純電動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銷售量預計將超越內燃機汽車,遠早於西方競爭對手。
儘管大多數全球大型汽車製造商仍依賴美國市場,但比亞迪等中國車企已經因為現有關稅政策基本上被排除在美國、加拿大市場之外,因此不會受到新關稅的影響。而且,中國車企目前正受到南非、巴西、印度和土耳其等新興市場的歡迎,這有助於中國在2023年超越日本,成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雖然這些出口中仍然有許多是內燃機汽車,但隨著需求的發展,中國已經準備好推出極具競爭力的電動車車型。
作為比亞迪的主要競爭對手,特斯拉的汽車主要在美國生產,是最有能力應對關稅衝擊的汽車製造商之一。但即便是特斯拉,也面臨來自比亞迪技術進步的威脅。對於整個西方汽車製造商來說,美國的關稅可能會進一步阻礙他們向汽車行業未來清潔技術轉型的步伐,而此時本應是他們踩下油門的時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