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將人類尿液轉化為永續肥料
研究人員已經證明,人類尿液可以回收利用,製成可持續的城市農業肥料,從而減少二氧化碳排放、水消耗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 ICTA-UAB 的研究表明,從看似無用的「黃水」中回收的氮可以有效支持農作物生產,同時最大限度地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ICTA-UAB 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類尿液可以重新用作城市農業的可持續肥料,有助於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用水量和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
根據巴塞隆納自治大學環境科學與技術研究所(ICTA-UAB)的一項研究,重新利用人類尿液生產永續肥料可以為城市農業帶來巨大的環境優勢。該研究評估了從建築廢水(通常稱為「黃水」)中回收氮對環境的影響。這種方法不僅支持永續的農業實踐,而且還顯著減少了二氧化碳排放和用水量。
隨著全球對農業肥料的需求穩定成長,減少對不可再生資源的依賴變得至關重要。聯合國糧農組織(FAO) 報告稱,全球對氮肥的需求每年增加1%,即每年增加約107.4 萬噸。
目前,合成肥料的生產嚴重依賴天然氣、石油和煤炭等化石燃料。這導致高能耗和大量二氧化碳排放,凸顯了對更永續替代品的需求。
這項新研究由ICTA-UAB 的Sostenipra 團隊與化學、生物和環境工程系的GENOCOV 團隊合作領導,提出了人類尿液營養回收作為轉變城市農業的解決方案。
這篇發表在科學期刊《資源、保護與回收》的文章解釋說,尿液的使用可以充分利用當地資源,最大限度地減少外部投入,有助於農業過程的可持續性。此外,它還減少了對有限資源的依賴,並支持更環保的循環。

UAB 的屋頂溫室。圖片來源:巴塞隆納自治大學
在此背景下,人類尿液是營養物質的豐富來源,尤其是農業生產所必需的氮。除了作為肥料的好處外,它還有助於減少溫室氣體排放和河流和含水層等水源的污染。
為了評估其可行性,研究人員在ICTA-UAB 的生物氣候大樓中測試了該過程,該大樓內設有氮回收試驗工廠和整合在屋頂的溫室,用於測試回收的氮對番茄作物的影響。過程從地下工廠開始,無水男用小便池中的尿液被儲存並送往專門的反應器。在這個反應器中,尿液與鹼混合以調節其酸度,而微生物將尿液中的尿素轉化為硝酸鹽,這是一種植物更容易吸收的氮形式。
反應器中產生的硝酸鹽隨後用於灌溉位於大樓屋頂溫室中的水耕番茄作物。根據這項研究,一立方公尺經過處理的黃水可產生7.5 公斤氮,可用於在室外種植2.4 噸番茄。
雖然這仍是一項實驗室規模的研究,但結果表明,如果將尿液回收大規模進行,將建築物內的所有小便池都連接到氮回收反應器,則對環境和經濟的影響將會降低。實驗工作仍在進行中,例如分析人們服用的藥物化合物及其在農作物組織中的潛在出現。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