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非福爾斯灣的大白鯊神秘消失預示當地生態系統的崩潰
大白鯊以其驚人的躍出水面捕獵能力而聞名,它們的消失引起了科學家和環保人士的擔憂,他們擔心這將對當地生態系統造成連鎖影響。 《海洋科學前沿》雜誌發表的一項新研究顯示,南非福爾斯灣的大白鯊( Carcharodon carcharias )消失後,生態系統遭到嚴重破壞。

南非福爾斯灣,大白鯊躍出水面追捕獵物。圖片來源:Chris Fallows,Apex Shark Expeditions
這項研究由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海洋、大氣與地球科學學院的研究人員開展,歷時20 多年,重點研究了這種頂級捕食者的消失所造成的連鎖生態效應,強調了其在維持海洋生態系統平衡與健康方面的關鍵作用。
主要發現:
大白鯊數量下降:福爾斯灣大白鯊數量歷史上一直很豐富,但現在已經急劇下降,最後消失。造成它們數量下降的潛在因素包括數十年來為保護游泳者而用漁網進行的不可持續的捕撈以及最近虎鯨的掠食行為。
生態系統破壞:大白鯊的消失導致了南非海狗(Arctocephalus pusillus)和扁頭哈那鯊(Notorynchus cepedianus)數量的增加,並導致了海狗捕食的魚類和扁頭哈那鯊捕食的小型鯊魚種類的減少,這表明了失去海洋頂級捕食者所帶來的連鎖反應。
實證證據:該研究提供了食物網級聯的真實證據,該證據是由於大白鯊自上而下的捕食壓力的消失而引起的,與生態學理論和實驗室實驗一致。
該研究結合長期船上鯊魚觀測調查、公民科學對好望角海狗的觀察以及對魚類和小鯊魚的誘餌遠程水下視頻調查(BRUVS),提供證據證明大白鯊的消失已引發海洋食物網的重大變化。

這項研究的合著者、羅森斯蒂爾學院前研究生Yakira Herskowitz 分析了為這項研究收集的水下視訊資料。圖片來源:Yakira Herskowitz
「這種標誌性頂級掠食者的消失導致海狗和扁頭哈那鯊的目擊次數增加,而這又與它們賴以生存的物種數量減少相吻合,」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Neil Hammerschlag 博士說道。 Hammerschlag 在邁阿密大學羅森斯蒂爾學院的鯊魚研究與保育計畫中進行了這項研究。 「這些變化與長期存在的生態理論相吻合,這些理論預測頂級掠食者的消失會對海洋食物網產生連鎖反應。”
「利用相隔十多年的水下視訊調查,我們可以了解大白鯊從福爾斯灣消失前後食物網的快照,」這項研究的合著者、羅森斯蒂爾學院前研究生Yakira Herskowitz 說道,他分析了水下視頻數據。 「影片中記錄的特定物種的個體數量不僅告訴我們它們的數量豐富程度,還告訴我們它們的行為,因為在捕食風險增加的情況下,物種往往變得更加難以捉摸,因此不太可能被我們的攝影機發現”
研究人員表示,這項研究提供了實證證據,顯示大白鯊的消失將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深遠影響。 「如果沒有這些頂級掠食者來控制族群,我們將看到可衡量的變化,這些變化可能會對海洋健康產生長期影響,」哈默施拉格補充道。
研究結果強調了全球鯊魚保育工作的重要性,因為它們的消失可能會對海洋生態系統產生長期影響。鑑於全球依賴健康的海洋來獲取食物、娛樂和生態系統服務,保護大型鯊魚對於維持生物多樣性至關重要。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