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地生態系中的碳儲量正在增加其中大部分儲存在非生物庫中
最近的研究表明,陸地生態系統中的碳儲量正在增加,有助於抵消人類活動造成的約30% 的二氧化碳排放。地球表面碳彙的整體價值相對容易理解,因為它可以透過研究全球碳平衡來估算,包括人類造成的排放、大氣中碳的累積以及海洋碳彙的吸收。然而,研究人員對碳在不同陸地庫中的分佈仍然知之甚少,例如活植被(主要是森林)和非生物碳庫(如土壤有機質、湖泊和河流沉積物以及濕地)。

阿爾卑斯山的濕地。圖片來源:INRAE – Sébastien De Danieli
非生物碳主要來自死亡動植物的排泄物和分解物,最終成為土壤生物的食物來源。雖然人們對生物量中碳累積的過程(尤其是光合作用)有了充分了解,但對非生物碳庫的變化仍然知之甚少,而且極難測量。
研究人員透過協調一組基於1992年至2019年期間不同遙感技術和實地數據的全球估計值,測量了陸地碳儲量總量的波動。他們將全球估計值與最近彙編的陸地、大氣和海洋之間的碳交換數據相結合,以分配陸地碳累積在生物和非生物碳庫之間。
由加州理工學院Yinon Bar-On 協調的研究團隊發現,1992 年至2019 年期間,地球表面封存了約350 億噸碳。過去十年,陸地碳的累積增加了30%,從每年0.5 億噸增加到每年1.7 億噸。然而,植被(主要是森林)僅佔這些碳增量的6%。
到目前為止,森林被認為是主要的碳匯,然而,氣候變遷或人類活動(火災、森林砍伐等)帶來的干擾使森林變得越來越脆弱,現在,在某些情況下,它們排放的碳幾乎與它們積累的碳一樣多。儘管如此,它們仍然是需要保護的重要碳庫。
結果表明,陸地碳累積機制的很大一部分與有機碳在厭氧環境中的埋藏有關,例如天然和人工水體的底部。更令人驚訝的是,結果表明,很大一部分陸地碳匯可能與人類活動有關,例如建造水壩或人工池塘,甚至使用木材。這項研究的一個積極成果是發現,與活體植被相比,大多數陸地碳收益以更持久的方式被封存。
由於缺乏土壤、水體和濕地中碳累積的數據,目前的動態全球植被模型大大高估了森林在陸地碳吸收中的作用。這項研究確定了目前模型中未包括的陸地碳累積的關鍵過程。因此,這些數據可以作為驗證未來活體植物生物量動態全球植被模型的寶貴資源。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