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博:DeepSeek啟動中國科技業OpenAI、英偉達或付出代價
彭博社發文稱,DeepSeek的崛起不僅向AI行業展示了無需花費巨資就能構建AI大模型,它還激活了沉寂已久的中國科技行業。現在,從OpenAI到英偉達在內的西方公司可能要為此付出代價。

自從DeepSeek在1月憑藉高性價比大模型搶了OpenAI的風頭後,中國頭部科技公司迅速向市場推出了一系列低成本AI大模型,削弱了OpenAI、Google等公司的高端產品優勢。過去兩週,中國公司的產品更新或發布不下10次,而且這還只是大公司。
例如,百度推出了文心大機型X1,直接與DeepSeek的R1競爭。阿里巴巴集團緊追在後,推出了自己的AI代理和推理模型升級版。過去一周,騰訊展示了其AI戰略規劃,並發布混元T1大模型以應對DeepSeek的R1。螞蟻集團分享如何利用國產晶片將成本削減五分之一的研究成果。 DeepSeek也對其V3模型進行了升級。就連外送公司美團也宣布將投入數十億美元發展AI。
這一系列AI大模型幾乎全部是開源的,它們的增強和優化舉措不僅反映出中國公司正在抓住DeepSeek熱潮帶來的機遇,還代表了他們尋求設定世界標準和基準,在全球爭取市場份額的努力。
美國公司壓力山大
雖然目前尚無法確定這些新發布的AI大模型是否能與西方AI公司最前沿的系統相媲美或超越它們,但這些新選擇已經對美國頭部公司的商業模式施加了更多壓力。
OpenAI目前正在努力達成一個謹慎的平衡。該公司已表示,在DeepSeek採用開源方法取得成功後,它正在考慮是否開放部分技術。與此同時,OpenAI仍在權衡是否對其最先進的產品收取更高的費用。
AI公司Vectara創辦人兼CEO阿姆爾·阿瓦達拉(Amr Awadallah)表示,如果DeepSeek 的低成本模版得以複製,這可能會使得英偉達的利潤縮水,導致其估值不可避免的遭遇「調整」。英偉達專門生產昂貴AI晶片。
近年來,中國公司憑藉其製造能力和價格優勢,在電動車、太陽能板等多個行業超越了全球對手。這一幕或許正在AI領域重演。
阿瓦達拉表示,這是一個「重大問題」。 「我們即將看到整個生態系統內的公司利潤大幅壓縮的趨勢,不僅影響AI模型建構者,還包括推動該產業發展的大型AI支持者。」他說。
自從DeepSeek在1月驚艷世界後,開源、高性能、資源高效型AI大模型正在全球範圍內被複製和使用,包括在美國和印度。中國AI開發商正在重塑市場格局,並對OpenAI和微軟等美國科技公司承諾的大規模基礎設施投資提出質疑。
“如果你認為中國大模型公司的目的是顛覆市場並搶佔市場份額,那麼他們已經成功了,”諮詢公司Monevate管理合夥人兼創始人詹姆斯·威爾頓(James Wilton)表示,“他們現在可能願意承擔這些成本,但他們的服務不可能永遠是免費的。”
同時,託管AI開發的中國雲端服務供應商正在大幅降價,這種競爭威脅著正在向其他市場蔓延。
科技投資者、對沖基金互聯資本(Interconnected Capital)的創始人凱文·徐(Kevin Xu)表示:“這只是中國生態系統內部價格戰向其他市場蔓延的一種自然演變。”
週二,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蔡崇信警告稱,資料中心建設領域可能正在形成泡沫,他認為該領域的建設速度可能會超出對人工智慧服務的初始需求。蔡崇信在香港的一場會議上表示:“美國有關AI投資的種種數字令人震驚,人們居然在談論5000億美元,還有好幾十個1000億美元。我認為這並非完全有必要。”
有些人預計,開源模型的浪潮將在未來幾個月蔓延到電腦視覺、機器人技術和影像生成等相關領域。
科技投資人、曾是安德森·霍洛維茨基金普通合夥人的巴拉吉·斯里尼瓦桑(Balaji Srinivasan)表示,中國在硬體方面的優勢使得AI模型變得更便宜和更易獲取,AI設備的需求也會隨之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