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電池業已到十字路口與中國合作還是押注技術突破?
TNW發文,在電池產業,歐洲大陸面臨兩個明確的選擇:與亞洲的產業巨頭合作,或在電池技術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建立據點。

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的工廠
中國影響力巨大
去年,中國和韓國共為歐洲提供了90%的電池。中國電池公司與歐洲汽車製造商達成了一項又一項協議。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國軒高科與福斯汽車的合作,以及寧德時代與斯特蘭提斯的合資企業,後者計劃在西班牙建造一座價值41億歐元的鋰電池工廠。
中國電池製造商也在穩步拓展對歐洲新創企業的影響力。 2023年,國軒高科收購了斯洛伐克電池新創公司伊諾巴特25%的股份。這家成立於2019年的電池新創公司至今已籌集了4億美元資金,國軒高科是其主要投資者。
伊諾巴特執行長兼聯合創始人馬里安・博切克告訴TNW:“雖然國軒高科和伊諾巴特採取截然不同的策略且完全獨立,但伊諾巴特受益於國軒高科悠久的歷史記錄、經驗和專業知識,這有助於避免犯下致命錯誤。”
國軒高科和伊諾巴特已成立合資企業,計劃在斯洛伐克建造價值12億歐元的鋰離子電池工廠,預計2027年完工。這些電池將用於電動車和電動飛機。
對於歐洲新創公司來說,與中國電池製造商合作的吸引力顯而易見。這些製造商擁有歐洲所缺乏的技術、規模和供應鏈效率。
押注新技術
歐洲最大的氣候科技創投公司「世界基金」的合夥達尼耶爾・維舍維奇認為,歐洲新創公司應將注意力集中在壟斷下一代電池化學技術的市場上,而不是鋰離子電池。
他說:“在磷酸鐵鋰(LFP)電池方面,中國已經取得了勝利。瑞典電池製造商Northvolt本應更早意識到這一點——他們轉向新型創新材料的時機太晚了。”
歐洲新興的電池企業如果押注於電池技術的下一個前沿領域,可能會取得成功,因為在這個領域競爭格局尚未確定。
荷蘭電池製造商LionVolt的執行長凱文・布倫迪什對此表示贊同。他堅信,歐洲在下一代電池技術方面的專業知識讓「實現電池主權的夢想觸手可及」。
布倫迪什告訴TNW:“我們強大的新創公司和成長型企業生態系統已經在矽和鋰金屬負極等領域率先取得突破性技術——這些創新對於下一代高性能電池至關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