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部掃描顯示嬰兒的記憶力比我們想像的還要強
為什麼我們記不住生命最初幾年發生的具體事件,而那時我們的大腦加班加點地學習了很多東西?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我們確實會形成記憶,但卻無法提取它們。
如果你試著回想你最早的記憶,很可能它不是你三歲前的記憶。科學家把我們生命中這段關鍵時期的記憶模糊稱為“嬰兒失憶”,但其確切原因仍不清楚。一個主要的假設認為,我們大腦中負責記憶的部分——海馬體——在生命的這個階段發育不全,還沒有準備好儲存記憶。
耶魯大學的一項新研究調查了這個理論,並發展了一種針對嬰兒的新記憶測試。研究小組將26 名年齡在4 個月到2 歲之間的兒童放在fMRI 機器中,以監測他們在觀看一系列臉部、物體和場景影像時的大腦活動。所有這些都是孩子們從未見過的東西,但過了一會兒,其中一個會再次出現。
「當嬰兒之前只看過一次某樣東西時,我們預計他們再次看到時會看得更多,」這項研究的資深作者尼克·特克-布朗說。 “所以在這個任務中,如果嬰兒盯著之前看到的圖像的時間比盯著旁邊的新圖像的時間長,這可以解釋為嬰兒認為它是熟悉的。”
研究小組注意到大腦活動和記憶行為之間存在著有趣的關聯。他們發現,如果嬰兒第一次看到影像時海馬體活動強烈,他們往往會更長時間地盯著重複的影像。這表明訊息被更好地編碼為記憶,為他們下次識別做好準備。

耶魯大學科學家Nick Turk-Browne(左)為一名兒童準備fMRI 測試
這種相關性適用於研究中所有26 名嬰兒,但研究發現,這種相關性在12 個月以上的一半嬰兒中最為明顯。這意味著這種記憶確實以某種形式比我們想像的更早開始,但在孩子一歲生日左右就固化了。
最重要的是,這項研究測試的是情景記憶──回憶特定事件的能力。人們認為這是一種更高級的記憶形式,直到後來才會出現,這就是為什麼我們都患有嬰兒失憶症。我們在這段時間所做的所有重要學習都與統計學習有關,統計學習是一種專注於我們經驗中更普遍模式的記憶形式。
Turk-Browne 表示:“統計學習是提取我們周圍世界的結構。這對於語言、視覺、概念等的發展至關重要。因此,統計學習可能比情景記憶更早發揮作用,這是可以理解的。”
統計學習和情景記憶都發生在海馬體中,但位於不同的區域。在這次測試中,fMRI 掃描檢測到了後腦勺的大腦活動——該區域與情景記憶有關。
那麼,如果我們確實比預期更早開始儲存這些記憶,為什麼我們無法回想起它們呢?研究人員認為,它們可能不會轉化為長期記憶,所以當我們進入青春期時,它們就會消失。另一種可能性是,它們仍然存在,只是我們沒有開發出能夠存取它們的正確框架。要弄清楚是哪一種情況,還需要更多的研究。
特克-布朗說:“我們正在努力追蹤海馬記憶在兒童時期的持久性,甚至開始考慮一種激進的、近乎科幻的可能性:儘管無法接近,但這些記憶可能會以某種形式延續到成年。”
該研究發表在《科學》雜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