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今已1400年北朝建築遺跡確認出土大量稀有文物
今日,據河北省邯鄲市峰峰礦區文物保護中心(響堂山石窟研究院)透露,考古人員在對北響堂山石窟以西、常樂寺遺址以東山麓地帶的北朝至宋金建築基址區進行考古發掘時,首次確認北響堂山石窟區域北朝建築遺跡的存在。響堂山石窟包括南、北兩處遺址群,開鑿於北齊年間,距今已1400多年。
北響堂山石窟遺址發掘計畫現場負責人介紹,在2024年,考古人員在山麓的三層平台上發現不同時期的夯土遺跡6處、早期牆址2處、早期鋪磚遺跡1處、晚期鋪磚遺跡1處、晚期墓葬1座、晚期窯1座,確認每層平台1處、晚期鋪磚遺跡1處、晚期墓葬1座、晚期窯1座,確認每層平台上至少存在兩期建築遺跡。
同時,出土遺物以建築構件為主,其中有蓮花瓦當、雙波紋簷頭板瓦、獸面瓦、釉陶瓦釘帽、鴟尾等典型的北朝時期建築構件;
也有宋金時期聯珠獸面紋瓦當及裝飾繁複的簷頭板瓦。其他重要遺物還有灰陶佛像磚、「常樂寺」墨書醬釉白瓷碗等。
上述工程現場負責人稱:「常樂寺」墨書醬釉白瓷碗的出土,顯示宋金時期常樂寺規模可能遠大於目前所見常樂寺遺址範圍。
北響堂山石窟寺的研究對於廓清中國石窟寺發展演變的時空框架,建構石窟寺考古學文化序列與譜系傳承具有重要意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