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有深海鯊魚因家園消失而面臨滅絕
極度瀕危的白鰭絨毛鯊(Whitefin swellshark)是一種鮮為人知的深海魚種,由於氣候變遷可能導致其大部分棲息地消失,它面臨著嚴峻的未來。一項新的研究預測,在75 年內,多達70% 的現有分佈區將變得不適合人類居住。 雖然大澳大利亞灣(Great Australian Bight)可能存在一個潛在的避難所,但鯊魚必須長途遷徙才能到達那裡–如果它們能在旅途中存活下來的話。

一項新的研究警告說,氣候變遷可能會破壞白鰭絨毛鯊的棲息地,迫使它長途遷徙。 雖然保護措施帶來了希望,但其生存仍不確定。
一項新的研究表明,由於海洋氣候的變化,一種極度瀕危的鯊魚物種可能需要尋找新的棲息地,否則就會有滅絕的危險。
白鰭絨毛鯊(Cephaloscyllium albipinnum)是一種原產於澳洲南部和東部海岸的深水貓鯊,它面臨著不確定的未來。 雖然其確切的族群數量尚不清楚,但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多年來一直將其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主要原因是與捕魚有關的數量下降。
普利茅斯大學(University of Plymouth)的研究人員警告說,預計到本世紀末,海水溫度的升高和海洋化學成分的變化可能會使該物種的適宜棲息地縮小,從而進一步威脅到該物種。
研究人員利用一系列電腦模型,考慮到該物種喜歡的棲息地和預測的海洋條件,發現在未來75 年內,多達70% 的現有適宜棲息地將消失。 據預測,大澳大利亞海灣(Great Australian Bight)中有一片區域可以為白鰭絨毛鯊種群提供避難所,那裡有有利的海洋條件和它們生存所需的食物來源。
根據目前對這一物種行踪的了解,唯一的挑戰是,這些體長約1.1 公尺的鯊魚可能需要遷徙70 千米到1100 千米才能到達它們潛在的新家。 它們很可能不是唯一在該地區尋求庇護的物種,其他一些海洋物種也可能被迫向極地遷移,因為它們希望離開受氣候變遷影響的地區。
研究人員在PeerJ雜誌上撰文指出,該物種在未來氣候變遷影響面前的脆弱性顯而易見。 不過,他們認為希望還是有的,因為澳洲是世界上實施保護措施和管理策略(如海洋保護區)較為積極的國家之一。
這項研究由普利茅斯大學海洋生物學和海洋學(榮譽)理學士凱瑞-布朗(Kerry Brown)完成,是她本科論文的一部分。 她說:”大多數人可能從未見過它們,但白鰭絨毛鯊是一種非常漂亮的物種。然而,儘管它們被列為極度瀕危物種,但由於其棲息地在海洋深處,我們實際上對它們的行為知之甚少。我們所知道的是,它們已經在我們的星球上生存了很長時間,因此以前就不得不適應環境的變化。除非我們採取緊急的變化,除非它們面臨未來的保護它們,否則現在以前就不得不適應
普利茅斯大學保育生物學副教授羅伯特普申多夫(Robert Puschendorf)博士負責指導這項研究,他曾在澳洲工作過十年。
他補充說:”我們過去看到過物種遷移到不同的海域,因此這給白鰭大翅鯊帶來了一些希望。澳洲沿岸的海洋保護區無疑是一個積極因素,不過這些保護區的位置是否適合這一特定物種則是另一回事。 不過,這確實表明該地區的當局有採取行動的意願和手段。做些什麼。
編譯自/ ScitechDai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