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半導體和電子公司正在擴大在越南的業務
大型半導體和電子公司正在擴大在越南的業務,進一步鞏固了該國作為有吸引力的投資目的地的聲譽。根據海關總署的數據,12 月上半月,電腦、電子產品和零件的進口支出達到45.2 億美元,使這些商品的進口總值今年迄今達到1,022.5 億美元,比2023 年增加21.4%。
同時,海關總署表示,到2024 年,電腦、電子產品和零件以及智慧型手機的出口將達到1,200 億美元。相較之下,前一年的出口額接近1,100 億美元,其中573 億美元來自電腦、電子產品和零件,其餘則來自智慧型手機。
Synopsys、NVIDIA 和 Marvell
美國領先的電子設計自動化公司Synopsys 上週在河內開設了其在越南的第四家辦公室。該晶片製造商已經在胡志明市設有兩家辦事處,在中部海岸的峴港設有辦事處,正在擴大其在越南半導體行業的參與度。
2023年9月10日至11日,美國總統拜登訪問河內,期間兩國關係提升至最高外交地位。一週後,新思科技與越南資訊通訊部下屬的資訊與通訊科技產業局開始合作,推動越南的半導體發展。
Synopsys 致力於幫助該國的半導體產業培養晶片設計人才和研發製造能力。該公司在越南開設第四家辦事處後正在招募新員工。
2024 年12 月5 日,英偉達與越南政府簽署協議,在越南共同建立人工智慧研發中心和資料中心,此舉可望將越南打造成英偉達支持的亞洲人工智慧中心。
NVIDIA 執行長黃仁勳表示,這是越南打造人工智慧未來的“理想時機”,並稱此次活動為“NVIDIA 越南的生日”。
NVIDIA 也宣布已從越南企業集團Vingroup 收購醫療保健新創公司VinBrain。交易價值尚未披露。
VinBrain 已為越南、美國、印度和澳洲等國家的182 家醫院提供解決方案,以提高醫療專家的工作效率。
2024 年4 月,越南科技公司FPT 表示,計劃利用NVIDIA 的圖形晶片和軟體建造一座價值2 億美元的人工智慧工廠。根據兩家公司簽署的諒解備忘錄,該工廠將配備基於NVIDIA 最新技術的超級計算機,例如H100 Tensor Core 圖形處理單元(GPU)。該設施將為人工智慧研發提供雲端運算。
另一家美國公司Marvell Technology 計劃於2025 年在胡志明市開設一個新的設計中心,此前該公司已在中部海岸的峴港開設了一個類似的工廠,該工廠於2024 年第二季度開始運作。
Marvell 在2024 年5 月表示:「業務範圍的成長顯示了公司致力於在該國打造世界一流的半導體設計中心。」同時宣布,從2023 年9 月到2024 年4 月,其在越南的員工人數在短短八個月內成長了30% 以上。
在2023 年9 月舉行的美越創新與投資高峰會上,Marvell 董事長兼執行長 Matt Murphy 出席了峰會,這家晶片設計專業公司承諾在三年內將其在越南的員工人數增加50%。
Loi Nguyen 是胡志明市本地人,現任Marvell 雲光學執行副總裁。 Loi 現在已成為美國公民,他形容自己回到胡志明市就像「回到家一樣」。
歌爾股與富士康
在世界銀行私部門投資機構國際金融公司(IFC) 的支持下,中國電子產品製造商歌爾集團計畫將越南的無人機(UAV) 產量提高一倍,達到每年60,000 架。
其子公司Goertek Technology Vina 正在尋求越南官員的批准,在與河內接壤的北寧省進行擴張,這是其承諾在該省投資5.657 億美元的一部分,該省也是三星電子生產設施的所在地。
自2023 年6 月以來,Que Vo 工業園區內的工廠每年透過四條生產線生產30,000 架無人機。該工廠的設計年產能為11 億台,不僅生產無人機,還生產耳機、虛擬實境耳機、擴增實境設備、揚聲器、相機、飛行相機、印刷電路板、充電器、智慧鎖和遊戲機組件。
根據歌爾的計劃,該工廠將擴建至八條生產線,每年生產60,000 架無人機。它還將每年生產31,000 個無人機組件,包括充電器、控制器、地圖閱讀器和穩定裝置,這些組件目前尚未在工廠生產。
台灣巨頭富士康將向其位於中國邊境廣寧省的子公司競爭團隊技術(越南)公司再投資1,600 萬美元。
競天科技於2024 年11 月取得投資登記證,總投資額從2019 年的1.37 億美元增至1.53 億美元。擴建將於2025 年4 月正式啟動,旨在增加電子產品(桌上型電腦、筆記型電腦、平板電腦和伺服器站)的電子元件和框架產量。該子公司計劃將員工人數從目前的1,060 人增加到2,010 人。
富士康是蘋果的主要供應商,在越南北部擁有多家生產基地。其子公司順信科技(越南北江)有限公司正在河內附近北江省的生產工廠再投資8,000 萬美元,生產積體電路。
越南工廠預計2026年5月安裝設備,一個月後開始試生產,2026年12月全面投入營運。
該公司在光州工業園區的工廠擴建後,每年將生產450 萬輛汽車,全部運往美國、歐洲和日本。